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王健团队成功为一例先天骶骨发育畸形、脊髓栓系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及肠道功能障碍的患儿实施高难度骶神经调控手术,患儿由最初入院时的无排便感到术后逐渐开始出现排便感,便意逐渐恢复,排尿较之前更顺畅,残余尿量减少,二便问题均有好转。

患者为13岁女童,10年前因排便困难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脊髓栓系”并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但症状并未得到改善。因患儿大便排出困难,无排便感觉,依赖灌肠排出大便,并伴有轻度尿潴留,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王健医生门诊就诊。
王健根据患儿尿动力检查及临床表现,诊断其为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及神经源性膀胱。经反复评估及与家长沟通后,王健决定行骶神经调控术来改善患儿目前的排尿、排便障碍。
王健团队在术前检查发现,患儿骶尾椎发育不良,电极植入非常困难。面对这一难题,王健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后决定采用3D模拟定位穿刺的方法,最大程度做到精准微创。


手术进行了约3个小时,在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术中根据标记位点进行穿刺,克服种种难题后最终将电极成功植入,患儿肛门及足趾反射均应答良好。术后患儿测试反应良好,便意开始恢复,排尿也较之前顺畅。

“脊髓栓系会直接牵拉和损伤控制二便的骶髓神经根,从而导致典型的神经源性膀胱和神经源性肠道。”王健说,“由于患儿存在骶尾椎发育不良,手术过程中电极植入难度增加,对于我们来说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好在手术十分顺利,术后患儿情况也逐步好转。”
骶神经调控近年来在儿童群体中的应用逐渐增加,为越来越多的此类患儿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