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19日讯(记者 于胜涛)8月17日下午,青岛市即墨区永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诊室门被猛地推开。一位母亲抱着孩子踉跄而入,声音因过度紧张而嘶哑:“医生!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怀里的孩子双眼紧闭,小脸涨得通红,四肢不受控制地抽搐着,呼吸急促微弱。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诊室瞬间安静下来。
永合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宋志州立即放下工作,快步上前。他迅速观察孩子的面部、四肢和胸腹,检查颈动脉脉搏,同时询问:“发烧多久了?抽搐几分钟了?”根据母亲焦急的回答和孩子的症状,宋志州判断孩子为高热惊厥。
“拿酒精棉球来!”宋医生果断指示护士。他用手背试了试孩子滚烫的额头,接过酒精棉球后,立即开始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进行物理降温。动作快速而有序,力道控制得当,避免对抽搐中的孩子造成额外刺激。
一旁的孩子母亲情绪激动,泣不成声。宋医生一边操作,一边冷静安抚:“别担心,我们在处理,孩子会没事的。”
大约三四分钟后,孩子的抽搐幅度逐渐减小,四肢慢慢放松,呼吸趋于平稳,原本涨红的小脸渐渐恢复了一点血色。宋医生松了口气,转向母亲语气和缓地说:“孩子抽搐停了,最危险的阶段过去了,等救护车来了转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孩子母亲这时才缓过神,连声向宋医生道谢。
这短短几分钟的紧急处置,背后是“白金十分钟”急救理论在社区医疗场景中的生动实践。从儿童惊厥发作到救护车抵达,平均反应时间往往超过10分钟,而这宝贵的黄金时段里,任何一点延误都可能导致孩子因窒息或持续高热引发继发性脑损伤,甚至留下终身后遗症。宋志州医生的及时出手,不仅用专业技能为孩子筑起了第一道生命防线,更让社区卫生服务站“小病善治、急病能救”的基层医疗价值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在离居民最近的地方,总有这样一群社区医护人员,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成为守护生命健康的“社区屏障”。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