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酿就香油韵 乡情温暖乡野间

鲁网11月5日讯在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宁家庄村,宁桂森的石磨香油作坊,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每天清晨,石磨转动的“吱呀”声和芝麻的醇香,就会飘满街巷——这是宁家四代人坚守的味道,也是宁桂森心里“匠心与乡情”的味道。

宁桂森是宁家石磨香油第四代传承人。从老爷爷辈起,宁家人就靠石磨磨香油为生,父亲常对他说:“香油是咱的根,得守好。”二十多年前,宁桂森从父亲手里接过石磨,把这句话当成了人生信条。做香油是个“苦差事”:选芝麻要一颗颗挑,只留颗粒饱满的国产白芝麻;淘洗要反复冲筛,直到芝麻上没有一点杂质;翻炒时,他得守在炉边一小时,火候多一分芝麻焦糊,少一分香味不足,这道工序他从不让人代劳;石磨研磨要两小时,磨出的酱坯要细腻如脂;墩油时,要往酱坯里加开水,靠油水比重差异析出香油,这一墩就是四小时——一天忙下来,产量不过三十余斤。

“苦是苦,但值。”宁桂森说。他的香油,凭着纯正的品质,成了村里人的“心头好”:村民们炒菜、拌凉菜,都爱用他的香油;逢年过节,村民们还会买上几瓶,送给外地的亲戚。后来,他的香油走进了“这乡有礼”直播间,35元一斤的定价公道实在,很快成了销售冠军,不少外乡客也慕名而来。

除了匠心,宁桂森的心里还装着“乡情”。作为党员,他是村里的“热心肠”:村里组织志愿服务,他总是第一个报名;村民家电路坏了,不管是半夜还是农忙,他拿着工具就去修;邻里闹矛盾,他主动上门调解,总能让双方握手言和;逢年过节,他带着香油去敬老院,给老人们剪指甲、聊家常,说“您尝尝,这是咱村里的香油,香得很”。

有一次,邻村的村民买了他的香油,回家后说“香味淡了点”。宁桂森一听,立刻提着新磨的香油上门,把“问题香油”换了回来,还道歉说“是我没守好火候,让您受委屈了”。这件事传开后,村民们更信他了,都说“宁桂森的香油,不仅香,人更实在”。

如今,宁桂森的石磨香油制作工艺成了县级非遗,女儿宁秋实也跟着他学做香油。在宁桂森看来,这石磨香油里,不仅有四代人的匠心,更有他对家乡的深情——他要把这香味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乡饮乡的好味道,也让乡村的非遗技艺,一直飘香。(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单虎

上一篇: 守护养老钱,反诈暖夕阳——泰山区徐家楼街道白峪店子村开展老年防诈骗宣传活动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