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问医】“热血”接力!贵州24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生命续航

9月19日一大早,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观山湖院区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24岁的毕节小伙小陈安静地躺在病床上。鲜红的血液缓缓流过导管,一场生命的接力正在无声进行。

历经4个小时,小陈成功采集了247ml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寄托着爱心的“生命种子”将会在最短时间内送往河北一名白血病患者身边,为对方带来重生的希望。

贵州省人民医院观山湖院区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小陈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

小陈是一名退役军人,聊起这场“爱心之旅”的初始,他打开了话匣子。小陈告诉记者,他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爱心之旅始于大学时期,在一次社团活动中,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当即毅然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没多想,只觉得这是件能救命的好事。”他说。

今年8月,已经退役的小陈突然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儿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初配成功。“接到电话那一刻,心情特别激动,没想到真的能有机会救人一命。”虽然素不相识,但小陈没有一丝犹豫,当即答应捐献。

小陈坦言,最初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告诉家人时,家人非常理解并给予了鼎力支持,“这是助人为乐的好事,还能救人一命,必须支持。”最后,经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结果全部符合捐献要求。

小陈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就摆在他的床头。

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小陈说,自从接到配对成功通知的那一天起,他开始了严格的准备。每天清晨,他坚持晨跑10公里,不断加强锻炼;调整饮食习惯,注重营养均衡。“就像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一样,必须把身体调整到最好状态。”小陈自信满满。

可是捐献前的准备并不轻松。9月16日,小陈来到贵阳,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观山湖院区)连续四天一早一晚给肌肉注射细胞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

“打动员剂第2天,有点腰酸、背疼的反应,但是都是可承受范围。就像得了一场感冒,有点疲惫的感觉。”这位曾经的军人始终咬牙坚持,他笑嘻嘻地说:“想到能挽救一条生命,这些不适都不算什么。”

9月19日上午6时,小陈注射完最后一次细胞动员剂后,八点半正式开始采集。

他的两只手臂插着两根针头,从右臂静脉流出的血液经由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器分离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剩余血液又经由左臂静脉输回体内。在分离机嗡嗡的运转声中,需要一直保持着仰躺的姿势。“我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对方平安顺利,快点好起来,早日康复。”小陈看着顺利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跨越山河的生命礼物,正带着最温暖的祝福,奔赴另一个生命。

小陈是贵州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562例,全国第21090例。

“服务人民,为人民服务”——这句军人的使命,小陈用行动作出了最美诠释。他说:“虽然已经退役,但军人的担当永远不会褪色。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人,是我作为退役军人的荣光。”他的善举不仅延续了一个生命的希望,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这也是2005年以来,贵州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562例,全国第21090例。

为小陈的爱心点赞。

“其实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和我们普通的献血流程是一致的。”贵州省人民医院(观山湖院区)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曹隽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捐献成分血一样,捐完以后身体会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到两个星期左右,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有400多万患者在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截至2025年8月31日,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捐献者资料达362万份,累计捐献20935例。截至2025年9月19日,贵州省累计库容志愿者达83719人,2025年实现捐献32例,累计捐献562例,其中向境外捐献5例。

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临床治疗需求,现有库容仍显不足,亟需更多生命的火种点亮希望之光。只有数据库容量不断增大,患者找到配型的概率才会更高。为此,贵州省红十字会呼唤每一位爱心人士,共赴这场生命接力赛,为每一个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家庭播撒温暖的种子。

附:造血干细胞捐献咨询电话:0851-82273833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冷赛楠

编辑 孙远铭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田旻佳

上一篇: 【天眼快评】从结婚到逼死丈夫仅百天,她终于为这场“致命婚姻”付出代价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