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台旋转束质子肿瘤放射治疗系统单日治疗量突破130人次,累计治疗患者1700余例;全球首例光子计数CT引导的质子放疗成功实施,标志着放疗技术迈入超精准时代;重离子与硼中子项目加速推进,预计2026年、2027年相继投入使用……
9月11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即将在济南启幕,全球肿瘤防治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均汇聚在此。这座千年古城正以肿瘤防治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向世界亮出“济南名片”。而这些成果中最为令人瞩目的当属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一号工程”——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山东省质子中心”)。
登顶中国质子重离子中心榜首:
医学中心“引爆项目”的硬核答卷
日前,2024-2025年度中国质子重离子中心排行榜重磅发布,山东省质子中心凭借卓越表现荣登榜首。该榜由质子中国研究团队从设备与技术、医疗团队、临床诊疗能力、合规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治疗与体验五个维度,对2025年以前正式启动临床运营的质子重离子中心进行综合评价后发布,反映了行业共识与未来导向。
山东省质子中心由省市共建共享,从提交申请到正式开工仅用了132天,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仅用了两年半时间;用最短时间获得国家辐射安全许可证,被同行评价为“创造了想都不敢想的奇迹”。2023年11月,经过5年建设,质子治疗系统正式投入临床应用。

质子治疗一直被称为放疗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山东省质子中心引进的是首台获批的采用超导回旋加速器技术和360度旋转机架的质子治疗系统,可实现多角度治疗,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且质子束流稳定性、准确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旋转束质子放疗技术的国家之一。
截至目前,该中心质子系统已累计治疗患者1700余例,单日最高治疗超过130人次,居全球第一,覆盖头颈、胸部、腹部、儿童肿瘤等多个瘤种,治疗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院士领衔MDT 全球尖端技术:
打造超精准放疗“双引擎”
“肿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有且仅有一次。”这是于金明院士常说的一句话。
为保证患者获益最大化,质子治疗系统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后,医院第一时间组成了由于金明院士为组长,放疗医师、物理师、技师组成的质子MDT小组,成员80%以上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或高水平院校的硕士。固定每天早上7:40集中讨论,从影像、病理、生化、基因检测等多个方面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结合既往病史,对照诊疗指南和行业规范,综合考虑后筛选适合接受质子治疗的适应症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持续提升“软实力”的同时,山东省肿瘤医院还先后引进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 C和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CyberKnife等国际领先设备,形成了覆盖肿瘤诊断与治疗的全链条精准医疗体系。就在上个月,医院成功为一例患者实施了光子计数CT引导的质子放疗,此为全球首例,标志着医院迈入超精准放疗新时代。

布局“三驾马车”:
构筑肿瘤放疗技术全产业链生态
质子治疗系统满负荷运转的同时,山东省质子中心二期工程重离子中子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其中,重离子病房楼如期封顶,设备顺利获批国家配置证,机房正在建设中,预计2026年底投入临床;硼中子设备完成招标,预计2027年开始注册临床试验。

“重离子和质子的差异,主要在于其粒子重量差异,表现为对肿瘤细胞更强的打击力度。因此,重离子照射的总次数更少,通常整个疗程仅需十几次照射即可完成。”于金明院士在谈及重离子的优势时提到,对于骨肉瘤、乏氧肿瘤等,对光子、质子束不敏感时,可以选择重离子照射来提升疗效。
而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其射线射程仅有一个细胞的长度,达到只杀灭肿瘤细胞而不损伤周围正常细胞的效果。因此,BNCT技术也被称为“细胞刀”,它如同在人体内注入了一群身背炸药包的“冲锋队员”,抱住“敌人”后,待中子击中自己的同时杀灭其附着的肿瘤细胞。随着重离子中子项目建成投用,山东省肿瘤医院将成为全球同时具有质子、重离子和中子治疗系统的第一家医院,借助这“三驾马车”,将率先打造国际顶级的全链条肿瘤放疗体系,实现五年内放疗学科国际领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最高端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山东省肿瘤医院已与中核集团签约,将携手推动多项自主研发的放疗设备、药品在济产业化生产,加速构建肿瘤放疗全产业链生态,助力我国高端大型放射治疗装备自主可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