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这天,来自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们以一场特别的“吐槽大会”,用带着烟火气的吐槽,道出了从医路上的酸甜苦辣。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汤正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一位患儿家长走进诊室,第一件事是拿着手机说给自己说:“医生,我在网上查了,我家孩子就是这个病,赶紧治疗吧。”汤正芳对此感到很无奈,但也耐心与该家长进行解释。汤正芳自我调侃“感觉现在当医生,真的都得和手机抢饭碗”。她同样语重心长地说:“其实医生跟家长的心态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能早日康复。”

学医,是一个选择,也是一份责任。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外一科的年轻医生刘春调侃:“都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以前我不信,直到现在身边同学都成家立业,而自己还在疯狂考试才理解了。”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实习医生杨诚告诉记者,她刚来时因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对许多操作都不了解,甚至会紧张到手抖,但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患者,“在我紧张的时候,这个患者阿姨安慰我说,‘没事,我还年轻,经得起你练手’,她的理解让我很感动。”杨诚说。
当医生,苦是真的苦。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何锴讲述了自己通宵值夜班后的感触:“值完急诊夜班第二天交班时,感觉自己像个丧尸,走路都是飘的。”话语虽然轻描淡写,但透出医生的辛苦与不易。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何锴。
“现在的医患关系真是很微妙……”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医师杨晓君吐槽医生们不被理解的无奈,“有时调整治疗方案,初心只是想让病人快点好起来,但会有患者不理解,认为我们想多赚钱,真的感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当医生真的很不容易!”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刘美露坦言,“纵使有诸多的不易,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们也会坚定地走下去,虽然有时候会吐槽、会抱怨,但是我们内心深处,还是非常热爱这份职业的。”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刘美露。
在吐槽声中,有人翻出满是翻折痕迹的排班表,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事项;有人展示手机里的闹钟,从“测血糖”到“查房”,每一项都细致地标记着;有人说“虽然当医生很辛苦,但每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的笑容时,再苦也觉得是甜的”;有人说“手机24小时开机,梦里都在接急诊电话”,却在吐槽后默默理了理白大褂;有人调侃“被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病历困扰着”,转头又耐心给患者解释检查单;有人“抱怨”节假日总在科室过,却在提到成功抢救的病例时,眼里闪着藏不住的光……
医师节这天,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们用略带调侃的“吐槽”,道出了他们从医路上的种种不易,或是连轴转的夜班让人熬红了眼,或是反复解释病情时的口干舌燥,又或是面对误解时的无奈,字里行间藏着的,始终是那份未曾褪色的坚持:吐槽完凌晨的急诊,转身还是会认真处理每一个病例;笑说自己成了“沟通机器”,却依然耐心回应患者的每一个疑问。

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抱怨、带着自嘲的碎碎念,藏着的是未曾言说的坚守。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吐槽,哪里是真的抱怨,不过是把日复一日的坚守,化作轻松的调侃。对这份职业沉甸甸的责任,是从未改变的热忱,对每一位生命的不敢懈怠,是在无数个崩溃边缘又重新站起的执着,是那句没说出口的“选择了,就不会放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飘
编辑 涂涌
二审 刘娟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