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沈甲亮 菏泽报道
2023年夏天,一纸调令,让时任普通学校党总支成员的张海滨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熟悉的普通学校教学环境,一边是充满未知的特殊教育领域。“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带着这份信念,他告别了耕耘多年的普教土壤,走进了菏泽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大门。
初到特校,张海滨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教育场景:课堂上没有整齐的应答,只有此起彼伏的手势;操场上听不到欢快的呼喊,只有孩子们略显笨拙的肢体碰撞。
“普通学校的口令在这里成了哑语,熟悉的教学方法全都失效了”,他坦言最初的挫败感。但他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韧劲,把办公室当成第二个家,桌上堆满了《特殊儿童体育教学指南》《手语基础教程》等书籍,经常学习到深夜。同事们常看到他一边对着视频练习手语,一边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动作要领。
“自己悟透了才能教得透。”这是张海滨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掌握触觉教学法,他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动作示范,用记号笔在手臂上标注发力点;为了理解盲生的空间感知,他蒙眼体验行走、跳跃,亲身体会孩子们的恐惧与无助。
正是这份较真劲儿,让他在短短半年内从特教“门外汉”变成了业务骨干。他将普校的管理经验与特教实际结合,制定出“三摸教学法”:摸动作轨迹、摸发力肌肉、摸节奏震动,为后续的体育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他在工作笔记中所写:“特教之路虽难,但要必须坚持,只要信念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特殊孩子更需要体育的滋养。”张海滨深知,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更是残疾孩子打开自信之门的钥匙,但当时的特教中心,体育设施简陋,专业师资匮乏。没有经验就摸索经验,他下定决心要为孩子们开辟一片运动天地。
为了让艺术团的孩子们站上舞台,他带着音乐老师改编舞蹈动作,将手语融入舞姿,用地板震动传递节拍。脊柱炎发作时,他服止痛药还坚持指导排练《党是太阳我是花》。2025年5月,这个节目斩获山东省残疾人文艺汇演金奖。
运动训练团同样捷报频传。在他设计的“触觉 视觉 震动”三维训练体系下,孩子们的运动潜能被不断激发。春季运动会上,27个竞赛项目中有15项刷新学校纪录,更令人欣慰的是,参与训练的孩子们,违纪率下降了50%,笑容多了,眼神亮了,连走路都带着前所未有的自信。
24载教育路,从普校到特校,变化的是教育对象,不变的是育人初心,张海滨在无声的世界里奏响了最动人的教育乐章,他就像一株向阳而生的向日葵,纵然历经风雨摧残,始终朝着孩子们的方向绽放,用自己的“奉献”换取特殊儿童的“幸福”,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为特教事业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