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6月26日,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6月26日民航局发布,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近期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

多个充电宝品牌发布召回公告
然而,当旅客们纷纷为充电宝寻找“合法身份”时,一种新的认证方法却在网络世界悄然延伸——只需几十元,上百张以假乱真的3C贴纸即可轻松入手。这枚本应是安全凭证的标识,却成了商家牟利的工具。
在购物平台搜索“充电宝”,可以看到“可登机(3C认证)”“新国标3C认证,可上飞机高铁”的标签几乎出现在所有商品的宣传页面中。

购物网站中的充电宝
3C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及环境,依法实施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国家规定,正规上市的充电宝必须取得3C强制认证。

3C认证标识
有网友发现,在某些购物平台上有商家公然售卖3C认证标签贴纸,根据图片显示,只需几元钱,就可以买到数千张3C认证贴纸。

素材来源于网络
记者在多家平台搜索“3C贴纸”后,没有显示商品页面,但进一步调查发现,将搜索内容改为“充电宝定制贴纸”等关键词,有一款名为“亚银标签PVC防水防油透明不干胶”的商品展示图带有移动电源的3C认证标志。

某购物平台“亚银标签PVC不干胶贴纸定制”的商品展示图
记者向商家询问是否有能上飞机的3C标模板后,商家发送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显示一个充电宝的表面上有一张银色贴纸,贴纸上不仅有型号、电池容量、制造商等文字内容,还有3C认证、FCC认证、UN 38.3等标志。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可以定制内容,得到商家的肯定后,记者下单了一批贴纸。

记者与商家的聊天记录

最终与商家确定的贴纸内容
随即,记者在另外一处购物平台搜索“充电宝参数贴”后,也出现了相似的商品内容。在一个商品的评论区,记者发现了网友好评:“有了老板家的贴纸,自己DIY的电池终于能上高铁了!”

某购物平台的网友好评
数日后,记者便收到了定制的“3C认证贴纸”。这些贴纸印刷清晰,规格多样。记者将这些与有3C认证充电宝的正规品牌对比发现,正规品牌的充电宝认证是直接印在商品表面的,而这类贴纸只能张贴在表面。

记者收到的两种贴纸
“这绝非简单的装饰贴纸。”“天眼问政”专家团成员、贵州省律师协会文化旅游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黔成起智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启刚律师指出:
3C认证属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消费者购买贴纸粘贴于未认证充电宝上,违反《认证认可条例》第七十条,属于‘伪造、冒用、买卖认证标志’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改正、没收充电宝,并处罚款(通常按产品货值金额比例)。
若以此通过安检登机,涉嫌欺骗手段规避监管,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若因假冒充电宝引发安全事故(如自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5条,使用者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若事故危害公共安全(如机上起火),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和115条的规定,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购物平台上销售的3C贴纸多为无资质厂商仿制,商家常以“装饰贴纸”为名规避审核,或盗用其他产品证书编号上架,该行为构成伪造认证标志。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将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
吴律师总结道:“私自粘贴3C贴纸非“小聪明”,而是对飞行安全的漠视——消费者用贴纸规避安检,实为自欺欺人,一旦出事追悔莫及;商家为蝇头小利伪造认证标志,更可能面临倾家荡产的罚款与牢狱之灾。”
截至发稿时,两家商铺仍可以被搜索到。记者在收到贴纸并拍照后,将100张贴纸全部销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哲铭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刘娟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