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也是网购和外卖的重度依赖者,但是依旧坚持居住在一个步行百米就能解决衣、食、住、行的地方。屏风街就是一条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小街。它位于中山北路与中河北路之间,短短不足一公里,密集地安排了菜市场、水果店、鲜花店、洗衣店、文印店、修鞋铺、美甲店、面包店、咖啡店、快餐店、便利店,甚至还有几家味道不错的餐厅、一家口腔诊所。
天气和心情都不错的时候,我就走到屏风街,一口气把要买的东西都买了,或者把要办的事情都处理完,不必辗转多地,非常爽快。甚至,我还有可能在那里和一位初中同学偶遇,她就住在街后面的小区里。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还能经常在街上与少年时期的好友不期而遇是一种幸福。
每个星期六晚上,街口的孔胜东义务修车队会雷打不动地摆开阵势,为居民们提供修自行车的服务,四十多年不曾改变。孔师傅从小住在旁边的仓桥社区,去年他从公交公司退休后的第一个周六,小小的屏风街被媒体记者围得水泄不通。很多市民自发到这里,为孔师傅献上了一大束鲜花,祝贺他进入人生的新阶段。这个义务修车点对于杭州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修车本身,一个人一辈子都住在从小长大的地方,又一辈子坚持做一件好事,想到这里,会令你感到笃定和心安。
起起落落,屏风街上有家清溪花鳖店坚持了二十多年,也是奇迹了。
这家店卖的甲鱼都是厂商定点配送的,这种模式一度非常流行,近年来渐渐式微了,很少看到临街的店铺还在经营的。这家店能够坚持下来,完全是因为夫妇二人的用心。他们不仅仅是卖甲鱼,还从德清的农户那里采购鸡蛋、鸭蛋、大米、鱼圆、土鸡、土鸭,质量过硬,价格较高,每天只进一点点货,大部分是老客户预订的。冬天,老板娘还自己腌制酱鸭和风鸡。甲鱼并不是必需的菜品,谁家也不是经常在吃的,必须扩大经营范围。但是,所卖的东西又是品质比较高的,就和旁边菜市场形成了差异化,既有赚头,又不跌甲鱼店的份,对客户的心理简直是手拿把掐。
而且夫妇俩二十多年来都热衷于领养别人弃养的小动物。第一只狗叫作Lucky,来到这里的经历非常传奇。某一年的夏日,老板娘看见有只小狗在马路对面步履蹒跚,好像是中暑了,就把它抱进了店里,喂它水喝,让它凉快一下。原本并没有想养狗,毕竟做生意也挺忙的,又给了一点食物,就让小狗离开了。没想到,第二天Lucky又自己走到了店里,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天,再也不忍心拒绝。
狗越长越大,成了一只腿长腰细的“帅小伙”,老板就用木头给它搭了窝,平时都是拴在店门口。附近的人渐渐地和Lucky成了朋友,有一个老头儿每天自己吃了拌面,都要给狗带个肉馒头。陌生人第一次光顾的话,都会被它吠几声,但是只要你买了东西,Lucky就默不作声,表示知道你已经消费了。前几年,Lucky寿终。老板哭了好几天,那么节省的人,花钱请了专门给宠物办葬礼的公司,好好地安葬了它。我还以为,老板不想再养狗了,没想到他们又养了第二只,和Lucky长得很像。
店里上上下下、铺天盖地的还有小鸟,常年有十来只,都是吴山花鸟城里别人弃养的。加上老板见缝插针铺陈的花花草草,小店里一片生机盎然。最会说话的是一只鹩哥,简单的“你好、再会、谢谢、我吃过的”就不用提了,女主人一出门,它会说:“妈妈拿包儿”,还是杭州口音的。大多数鸟儿都是我不认识的,但是听得出来,它们都叫得挺有名堂,不是野鸟儿。他们真的很会养,不管是什么。老板娘前年吃了个桃子,桃核埋在店门口,今年春天开花了。
我在店里预订过土鸡,所以加了老板娘的微信,又发现她与时俱进,开始搞“私域流量”了。每次来了新货,她都要发朋友圈,老客户还享受外卖快送的待遇。前两天刮大风,楼上有衣服掉在街上,她拾到店里,发布消息喊失主来认领。有时,又晒出一张自家吃甲鱼的照片,介绍一番红烧和清炖的做法,让我们记挂起是时候来只菜花甲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