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和小姜,父女两代律师的工会法援传承之路

编者按

2025年,是杭州市工会系统法律志愿服务机制成立20周年。这20年来,由工会组织的法律志愿者们深入社区、企业、广场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活动1000余场,定期“坐堂”答疑解惑;这20年来,志愿者们风雨无阻、牺牲休息时间,筑牢了外来务工人员和杭州本地企事业单位困难职工的权益防线,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法律人投身志愿服务,其间更是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为展示志愿者风采,传承法律援助精神,本报和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了“法援廿载·初心如磐——杭州市工会系统法律志愿服务20周年故事”征文活动,我们挖掘那些蕴含法律智慧与人文关怀的动人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法律志愿服务。从即日起,将陆续刊登征文作品。

父亲姜旭日,杭州市工会法律志愿者服务总队的首批志愿者。20年来,一直坚持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从未离开过这支队伍。

女儿姜冉,从学生时代她就跟着父亲活跃在志愿者队伍中。3年前,她获得律师执业资格,也正式投身法律援助工作。

老姜和小姜,两代法律人,上演了“初心如磐、薪火相传”的动人法援故事。

老姜律师:

自己淋过雨,所以愿意为别人打伞

20年前的某一天,姜旭日从报纸上看到市总工会招募法律志愿者的消息,毫不犹豫报了名。

之所以“毫不犹豫”,与姜旭日的曲折人生经历有关。在成为律师之前,他曾是一名从农村闯入城市的打工者。

姜旭日的老家在淳安县的一个山村,1991年,年轻的他只身来到杭州城里闯荡。为了谋生,他做过很多工作,搞过销售,也搞过行政,做过临时工,也当过合同工。

尽管生活艰辛,但姜旭日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和学习。经过十余年的奋斗,他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并通过了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于2002年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成了一名律师。

在打工的过程中,姜旭日也曾多次被用工单位无故“精简”,也曾被拖欠工资。有一次,为了要回拖欠的工资,他还被人揍了一顿。“我来自社会底层,对打工者的辛酸感同身受,加入法律志愿者队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老姜说。

自己淋过雨,所以愿意为别人打伞。这些年来,姜旭日践行着自己的初衷,用法律知识帮助了众多的求援者。

有一次,一位来自江西抚州的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事故受伤,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当地劳动部门未认定其为工伤。为了帮助这位工人,姜旭日锲而不舍地追踪了10年时间。

当官司打赢了,工人被认定为工伤后,在理赔时又遇到困难,工厂老板只愿给予较低的赔偿。老姜帮助工人又打了一场漫长的官司,他让工人获得了较为合理的赔偿数额,并在工厂老板迟迟拿不出赔偿时,帮助工人申请强制执行。

10年间,他先后30余次自费奔赴江西,没拿过一分钱的补贴。每次都是坐绿皮火车,一趟需要十几个小时,有时买不到坐票,全程站着过去,其间的辛苦自不必说。当民工兄弟拿到赔偿的那天,姜旭日欣慰地笑了,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一转眼,20年过去了,姜旭日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变成了知名律师,还有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尽管工作繁忙,他依然每年抽出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我会一直做下去,做到80岁、90岁,做到做不动为止。”

小姜律师:

追随父亲的脚步,把责任和热情延续

“我成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很大程度上是受父亲的影响。”姜冉说。

上中学的时候,她从一本书上读到了父亲写的文章《从农民工到帮助农民工的律师》,记录了他帮助受伤工人维权的案例。父亲告诉她:“工会法律援助,改变了许多民工兄弟的命运。”

父亲的话在姜冉心中种下了法律援助的种子。大学期间,她就时常跟随父亲一起参与法律志愿者服务。2022年,她正式成为一名执业律师,开始了法律援助实操工作。

作为新手律师,第一次参加正式的法律咨询服务时,姜冉非常紧张。这时,父亲传授给她的经验发挥了作用。譬如,要事先做专业上的准备,提问时要问得具体,回答咨询时要切准问题核心等等。有了父亲的保驾护航,她很快进入了状态。

3年来,姜冉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法律援助工作,即使是在怀孕期间,她也坚持为工人们提供法律咨询。那是2023年7月的一天,姜冉一大早就来到工伤咨询活动现场。当天前来咨询的工人非常多。“律师,你看我这样的伤情能评几级?”“律师,我申请工伤鉴定需要哪些材料?”“律师,如果我评上十级,能拿到多少赔偿?”面对工人们急切的提问,姜冉用真诚又沉稳的声音一一作答,安抚了他们心中的焦虑。直到下午咨询活动结束,姜冉才站起身稍作休息。一旁的同行看到她隆起的小腹,才知道她正在孕期,大惊失色,赶紧前来照顾。而姜冉却一脸云淡风轻:“没关系,不累的。”

在提供咨询服务时,有两个场景让姜冉深切感受到法援志愿者的价值。一个场景是,当人们怯怯地问法律援助要不要收钱时,她大声回答:“是免费的!”另一个场景是,当求援者的难题被解决,眉头舒展地对她说“谢谢”时,她心中有无限满足。

关于工会法律援助的意义,父女俩有过一次讨论。那是去年夏天,姜旭日突然问女儿:“知道工会法援最珍贵的是什么吗?”姜冉脱口而出:“胜诉率?社会影响力?”姜旭日摇头:“是让最弱势的人相信:法律不会抛弃他们。”

那一刻,姜冉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会坚持做法援志愿者20年了,同时她也下定决心,要紧紧追随父亲的脚步,把这份责任和热情一直延续下去。

上一篇: 潮评丨浙BA,打好场外更大的一场比赛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