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合影
为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探索艺术“新三科”融合教学路径,扎实推进美育浸润行动,9月26日上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承办。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协办的《红色经典与艺术新三科的碰撞——在戏剧与舞蹈中重燃革命精神》课例研讨展示活动在通州区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尚洪刚副教授进行指导,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王永忠书记、马剑涛校长,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音乐研修员黄侃夫、兼职研修员侯文生和张宏以及全区艺术新三科试点学校教师共计三十余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活动以人美版“新三科”教材为参照,结合通州区教学实际展开,共分为三个环节。
1 以美育人,润心铸魂
马剑涛校长发言
潞河中学附属学校马剑涛校长分享了学校美育浸润成果。他指出,将红色经典融入艺术“新三科”是学校推进美育浸润行动、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他表示,学校致力于打破固有的学科壁垒,让丰富多样的艺术课堂成为价值引领、情感陶冶的育人阵地。
2 课堂实践,精神共鸣
音乐与戏剧融合课《歌唱二小放牛郎》
在此环节中,潞河附属学校两位教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展示。梁奇老师执教的音乐与戏剧融合课《歌唱二小放牛郎》,致力于引导学生在完成“听赏与评述”这一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塑造英雄人物“王二小”,通过相互间的合作,运用音乐与戏剧的专业素养演绎经典。
舞蹈课《你们告诉我》
李晓雯老师展示的舞蹈课《你们告诉我》,则以极具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完成了“小型歌舞剧表演”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在翩跹舞姿中与历史对话,实现了“可感、可演、可舞”的情感体验,让红色经典在孩子们心中“重燃”起来。
3 聚焦融合,指引未来
专家点评
在此环节中,北京教育学院尚洪刚副教授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赞赏,并从理论到实践层面深入解构了艺术“新三科”融合的教学价值与内核。随后,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黄侃夫老师则从区域研修的视角出发,为教学理念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与路径指引。
评课后留影
本次成果展示活动,既是运用艺术“新三科”教材践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国家美育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持续探索艺术课程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入研讨。此次成果展示,有效检验并提升了艺术“新三科”的教学实践水平。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巩固活动成果,致力于将美育更深层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人美版“新三科”教材严格落实新课标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教材以新型教学模式建构学科体系,根据艺术课标各学科对应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任务,以大单元的模式构建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和问题引导,设计螺旋式上升的内容和栏目,开展项目式教学,突出任务驱动和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或合作学习,在跨学科的知识迁移活动中,感知舞蹈、戏剧、影视艺术的审美性、情感性、创造性、人文性。人美版“新三科”教材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编辑:韩璐(EN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