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一颗种子扎深山,一生赤诚映民心

10月的五峰牛庄,山风凛冽。88岁的罗官章走完了49年扎根深山的人生旅程,乡亲们攥着礼金争执着要送他最后一程,土家汉子用“撒叶儿嗬”为他送行,屋后棚子里整齐的农具、未完成试验的天麻种,都在诉说着这位老党员未竟的牵挂。他工资卡上38.83元的最终余额,与衣柜里7枚锃亮的奖章,勾勒出一名共产党员最质朴也最伟岸的模样,把一生献给大山,把初心刻进民心。

伟大,不是用职位高低来衡量的,而是看是否用一生去践行最初的承诺。有人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地区发展,有人以“细水长流”的坚守温暖一方水土。罗官章属于后者。从担任乡党委书记到退休后重返大山,他始终将“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没钱”作为自己的使命。退休28年,他未尝一日离开牛庄,未尝一刻放下乡亲。他带领村民种天麻、搞养殖、兴产业,从失败中摸索,从挫折中站起,硬是在海拔1800米的高寒山区,种出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创造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业绩,而在于是否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是否在无人瞩目的角落依然不负所托。

致敬奉献,不能只停留在感动的层面,而要将“敬佩”化为让奉献者安心扎根的“制度温度”。对于像罗官章这样的基层工作者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短暂的褒奖,而是持续的关注与支持。改善偏远地区交通与基础设施,打通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完善基层人才的保障机制,让扎根者无后顾之忧;建立长效的帮扶体系,让成功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这些比一时的赞美更实在。罗官章生前常说:“党员要像种子,撒到哪里,就要在哪里扎根生长。”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土壤更肥沃,让环境更适宜,让每一颗“种子”都能茁壮成长,让每一份坚守都得到时代的回响。

罗官章的事迹,不是孤例,而是千千万万基层党员的缩影。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总有这样一群“种子”式的人物,扎根基层、默默坚守,用实干破解难题,用奉献温暖人心。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却用初心和担当,照亮了他人前行的路。正是这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撑起了社会的运转,温暖了人间的烟火。反之,若失了责任,丢了信念,即便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也难掩灵魂的贫瘠与价值的虚空。

罗官章走了,他的工资卡上仅余38.83元,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山高水长。他带走的,是未竟的试验与未了的牵挂;他留下的,是漫山遍野的产业,是乡亲们鼓起来的荷包,更是一种“把山当田耕、把党言当路行”的信念之火。这火种,不会因他的离去而熄灭,而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点燃,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透、把实事做好、把难事做成。

一颗丹心,一生耕耘系乡梓;万重青山,万千星火映初心。让我们致敬罗官章,致敬每一位在深山之中、在平凡岗位上默默点灯的人。愿每一份付出都被铭记,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愿更多人能成为这样的“种子”,在各自的岗位上扎根生长,跨越山河,照亮时代,汇聚成推动社会前行的磅礴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纪爽(蔡甸区委编办)

责编:詹蔷【责任编辑:王舒娴】

上一篇: 东湖评论:何以如山?罗官章用半世纪坚守作答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