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大学本科生团队破解膳食纤维高值化利用难题

通讯员:谷映璇、张拥军

我国虽是灵芝、黑木耳、茶叶等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全球最大生产国,但在其膳食纤维的高值化利用方面长期存在技术瓶颈。面对国内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普遍不足的现状,中国计量大学一支由10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组成的科研团队,以传统药食同源资源为突破口,历经两年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改性技术,为膳食纤维在慢性病营养干预领域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新路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膳食纤维是改善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碳水化合物。然而,《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白皮书》显示,我国人日均DF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一半,这与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密切相关。

“原料中的膳食纤维结构坚韧,传统加工方式口感差,可溶性膳食纤维转化效率低。”团队成员黄芬形象地比喻,“我们就像守着金山却不会开采。”为解决“难溶出、难纯化、作用机制不清”三大技术难题,团队在700多个日夜中,进行了1000余次实验,最终独创超高效促溶改性新技术,使可溶性膳食纤维(SDF)释放率提升1倍以上,分子量显著降低,实现了技术突破。

在扎实的实验基础上,团队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评价了SDF功能,并通过系统研究小鼠肠道菌群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现,SDF能像“信号调节器”一样,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代谢信号,帮助稳定血糖水平并控制体重,为代谢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形成10件专利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在相关企业投入应用,预计受益人群达10万人次。“这项技术具备良好的拓展性,未来可推广至更多特色植物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团队负责人刘旭阳表示,团队将继续优化技术,推动我国优势药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科研成果到健康产品,这群本科生用科技创新让传统药用资源焕发新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国家需求、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谷映璇、张拥军)责任编辑:韩璐(EN053)

上一篇: 济南市眼科医院科普|儿童近视防控中的心理呵护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