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10月20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会,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协商议政。
“山东拥有泰山、三孔、齐长城、大运河(山东段)等世界级文化遗产,以及孔子、非遗等众多重量级文化IP,但在新媒体传播中,还存在内容表层化、同质化的问题,对文化内涵、历史故事、当代价值的深入挖掘不足。”会上,省政协委员、省委网信办首席专家朱德泉说。
他建议,激励内容革新。深耕齐鲁文化沃土,可由文旅部门牵头,组建历史学家、作家、网红编剧等为主体的“内容智囊团”,激活激发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打造系列IP,讲透一件文物、一处遗迹的前世今生,以文化遗存赋能城市品牌传播。
激发形式创新。利用VR/AR、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鼓励讲解员、文化学者化身“网红”,进行直播探馆、深夜考古解密等,探索互动化叙事新打法。
拓宽传播主体。文旅、文博等要强化“优质内容发起方”和“平台生态搭建者”的传播主体新定位,强化与知识类、旅游类、生活类、汉服类等不同领域关键意见领袖合作,常态化开展话题挑战和征集活动,鼓励用户用现代方式演绎“三好”山东。
激活文化产业。坚持精准传播,对青少年侧重用动漫、游戏、社交挑战等趣味形式;对文化深度爱好者,提供线上学术讲座、专家直播、深度考古日记等内容;对亲子家庭,开发文化研学类的线上课程和线下体验包;对海外受众,精心打造网络国际体验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