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联盟主席点赞中国工程教育体系 中国倡议填补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空白

中国网9月28日讯(记者 刘佳)9月27日,由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主办的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与国际工程联盟(IEA)签署联合声明,启动建立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以下简称“互认协议”)。“互认协议”是全球首个聚焦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国际互认倡议,填补了全球工程人才认证体系的关键空白。随着协议的正式签署,中国工程硕士、博士学位将更方便实现国际互认,为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提供人才支撑。

IEA主席伊丽莎白·泰勒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点赞中国工程教育体系。她表示,IEA内部一致同意与中国签订这一“互认协议”,“我们非常认可中国在工程教育方面的成就。”

据介绍,IEA是致力于推动全球工程教育质量提升与工程师国际流动的重要组织。它由多个区域性及国家级工程教育认证组织共同发起并参与,旨在通过建立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促进各国工程教育质量的实质等效,为工程师跨境执业和教育资格互认奠定基础。截至2024年,IEA已经吸纳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30余个正式成员组织,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

“在IEA,我们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声音都应被听见,每一个声音在我们作出决策时,都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决定要填补硕博阶段的空白,”伊丽莎白·泰勒告诉中国网记者,“我们希望能够从以往的系统走向一个新的系统,从而在以后多极化世界中让更多声音得到重视。”

目前IEA体系中的教育互认协议包括中职层次的《都柏林协议》、高职层次的《悉尼协议》和本科层次的《华盛顿协议》。但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互认体系仍是空白。此次由中国倡议并牵头协议文本与标准的研制,标志着中国在国际工程教育规则制定中扮演“引领者”角色,是中国工程教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集中体现。

主导构建这样的国际协议和标准,将显著提升中国在全球工程界和科技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软实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此外,参与制定国际前沿标准,也将推动中国研究生工程教育体系深化改革,更紧密地对接全球产业需求与科技前沿,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今后我们会继续支持中国在这方面展开行动。”伊丽莎白·泰勒说。

编审:韩雅洁 张艳玲 蔡晓娟【责任编辑:韩雅洁】

上一篇: 老字号“潮”涌京津冀!第二届京津冀老字号博览会在廊坊举办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