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丫头,明年房租再降2万,你放手干!”9月22日晚,合肥潜水街一家小餐馆里,75岁的房东董先生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店主杨女士瞬间泪崩。而这已不是他第一次降租——六年来,因目睹杨女士小店经营遭遇困难、女儿患病等困境,这位老人已累计为其减免了房租近10万元。
感动之余杨女士将这段温情画面分享在社交平台上,未曾想却让一众网民关注到了这段市井烟火中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迹,直呼遇到了“中国好房东”。9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杨女士的店内,听她讲述了这段跨越六年的温情故事。

十六年经营路,遇见“实在”房东
杨女士和丈夫在潜水街上经营着夫妻店已有16年之久,2018年下半年,因为一些原因她之前的餐馆被迫歇业,“那段时间二女儿也检查出身体有些问题,就趁着这个空档期带着她去北京求医。”
2019年上半年回到合肥后,杨女士便和丈夫合计着在街上盘个门面继续将夫妻店开下去。“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和房东董叔叔接触上的。”杨女士告诉记者,从第一次交谈就发现董叔叔人很实在,谈房租时就没有拐弯抹角的想占便宜,“他直接问我房租多少合适,31号晚上见的面,4月1号当天就把合同签掉了。”杨女士将当初的合同展示给记者,合同中规定租赁期限为8年,年租金为30万,第三年起上涨一万五千元且此后每年上涨一万元。
杨女士回忆,2019年年底,当时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饭店两个月没开门做生意,“房东就主动打电话来和我说,‘丫头啊,现在你们也不能营业停了那么久的工,房租我给你免两万元’。”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体谅,杨女士首次感受到这位房东的与众不同。

从“主动违约”到温情起点
2021年,按照合同约定到了第一次上涨房租的节点,因为是半年一交房租,“董叔叔当时就说5000块钱就给我去掉,转账拖个零头也麻烦。”杨女士没想到的是,这次意外的“违约”成了二人关系的转折点。
杨女士告诉记者,因为二女儿患病发育迟缓,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别也变得更为明显,但她却从未向外人提起,“我自始至终都想靠自己脚踏实地干活赚钱,也不想拿着女儿卖惨去占别人便宜。”在开店的这些年,她每周都要带孩子去瑶海区一家机构做康复,“早上孩子做康复我就去买菜,搞完赶快带孩子回到饭店。”杨女士表示,即使这期间房东问过她为什么要跑到瑶海区买菜,她也只是含糊说带孩子去那边上课,从未提及孩子的情况。
杨女士回忆,2021年年底,房东董叔叔和朋友来到她的店内用餐,当时二女儿恰好也在店内,结账时房东便隐晦的向她问起孩子的情况,“他当时就问我,‘我说话你别往心里去,孩子是不是和一般孩子有点不一样?’”面对房东的询问,杨女士也没有遮掩,向房东说明了孩子的情况。当时房东也安慰了她几句,“他讲生活哪有一帆风顺的,慢慢都会好起来的。”
两三天过后,房东再次来到店里,“他当时就站在门口喊我过去,轻描淡写的说‘丫头,以后房租也不用再涨了,孩子康复要紧。’”杨女士此时已有些哽咽,双方白纸黑字签的合同,房东完全不用理会她的情况正常收租也都合情合理,“因为即使我站在他的角度,也未必能做到减免这么多租金。”
杨女士介绍,2023年,董叔叔在体检时发现恶性肺结节,需要手术。一次来店里,他平静地告诉杨女士:“丫头,我肺上长东西了,得去上海开刀。”她心头一紧,随后看到老人摆摆手,说出让她终生难忘的话:“丫头你放心,就算我不在了,我也会跟后辈讲,只要你愿意开店,这房子一定给你留着!”生死边缘的承诺,重逾千钧。这“承诺”,是董叔叔对她一家未来的托底。
时间来到2024年,饭店生意不好,交完房租后,房东董先生简单的几句嘱托又让杨女士感动不已,“丫头你放手去干,生意不好干不代表你们饭馆不好,明年的房租就按28万元算。”杨女士介绍,面对她的感动道谢,董叔叔只是笑道,“别谢我。你好,我才能好。你干不下去,我到哪搞钱?”
一杯酒,道尽六年恩情
谈到9月22日晚发布的视频,杨女士解释道,那晚他又到店和朋友吃饭,看着忙碌的杨女士,那句熟悉的话又来了,“丫头,明年房租26万元。”杨女士告诉记者,她自己当时都蒙了,而董叔叔依旧是云淡风轻,只是说道,“丫头,这么多年都没和我喝过酒,今晚我带的可是好酒,你也别谢我了,敬我一杯酒就好。”
回想过去的六年,杨女士坦言,房东董叔叔虽然就住在附近,偶尔也带孙子或是和老朋友来店里吃饭,但从未白吃过一顿。“他作为房东一直降租,按理说我们请他吃几顿饭也正常不过,但他从不要我们请客,只是说‘一码归一码,我收你房租,来吃饭你收我钱也是应当’,即使抹零也从未超过10块钱。”
记者手记 有一种温情能超越契约
在杨女士的眼中,董叔叔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只有长辈般的关切,有时只是路过,也会探头看看店里忙不忙。“有时带二女儿康复搞迟了去店里,他都会打电话提醒我,店里若忙不过来,孩子他可以搭把手照看着。”在杨女士眼中,董叔叔早已不是通过合同维系的房东,而是一个如父亲般关爱他的长辈。
9月26日大皖新闻记者尝试与房东董先生取得联系,不过对方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在市井烟火中,这份超越契约的温情正静静流淌,见证着普通人之间最朴素的守望相助。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编辑 崔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