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青一家亲・海晏光明行”为高原眼疾患者点亮“光明之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闫宗敬

9月的海晏草原,秋意渐浓却暖意涌动。为切实解决海晏县各族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眼科疾病困扰,9月24日至26日,由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临沂对口支援海晏干部管理组协办的“鲁青一家亲・海晏光明行”公益医疗活动,在海晏县人民医院顺利推进。临沂市选派的眼科专家医疗队带着沂蒙深情,在高原上为眼疾患者点亮“光明之灯”,让鲁青协作的暖流浸润百姓心田。

精准统筹:搭起跨区域惠民桥梁

“早在活动启动前一个月,我们就与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对接,配合海晏县人民医院摸清了当地白内障、眼胬肉患者的分布情况,光是乡镇筛查登记册就记了3本。”海晏县人民医院援青管理组负责人介绍。作为协办单位,管理组始终把“精准服务”放在首位:一方面协助临沂市卫生健康委筛选组建专家团队,挑选5名临床经验的骨干医生,提前培训高原环境下的诊疗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协调海晏当地做好前期准备,不仅协助医院检修超声乳化仪等手术设备,还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村落,通过藏汉双语宣传,让偏远地区的患者知晓免费诊疗信息。

匠心施治:高原上的“光明手术台”

9月24日清晨,海晏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外已有患者等候。“听说山东专家来免费做手术,我提前三天就来检查了,终于能看清孙子的脸了!”68岁的藏族老人握着管理组工作人员的手,难掩激动。

在手术室里,专家团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手中的超声乳化仪精准剥离白内障晶状体;手术室外,援青管理组的工作人员忙着核对患者信息、安抚家属情绪,还为等候的患者准备了热水和常用药品。“有位患者术前血压有点高,我们赶紧联系县医院医生调整用药,确保手术安全。”管理组医疗协调专员说。

截至9月26日,专家团队共为90名患者完成眼科筛查,为 39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免费实施手术。每台手术平均耗时20分钟,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明显提升,且无一人出现不良反应。当藏族老人拆下纱布,清晰地看到孙子递来的酥油花时,她对着专家和管理组工作人员连连鞠躬:“感谢山东亲人,让我重见光明!”

薪火相传: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不仅要治好患者的眼睛,更要帮海晏培养自己的眼科医生。”这是临沂市对专家团队的要求,也是援青管理组的工作重点。活动期间,管理组特意搭建“临床教学平台”,安排海晏县医院眼科医护人员全程跟台学习。

“超声乳化手术的切口要控制在2.8毫米以内,术后要重点观察眼压变化……”专家一边操作,一边向当地医生讲解关键步骤;手术间隙,管理组还组织专题培训会,专家们结合典型病例,详细讲解术后护理、并发症处理等知识,甚至把自己的手术操作视频拷贝给当地医生。“以前我们做不了复杂的白内障手术,现在跟着专家学了实操技巧,以后就能为更多乡亲看病了。”海晏县医院眼科医生张福说。

协作不止:让光明之约延续

此次“光明行”公益活动,是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履行医疗援青职责、援青管理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看着患者重见光明的笑容,海晏县人民医院援青管理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协助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建立‘鲁青眼科协作长效机制’——一方面跟踪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安排专家通过视频问诊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推动临沂眼科医院与海晏县医院结成‘对子’,定期开展远程教学、专家驻点帮扶,让高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从沂蒙山区到青海湖畔,从医疗帮扶到情感交融,“鲁青一家亲”的暖流正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不断传递。在对口支援的道路上,临沂市卫生健康委与临沂援青管理组将继续携手,用实际行动为海晏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光明与希望在高原上长久绽放。

上一篇: 第七届工笔画作品(厦门)展览开幕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