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白!植入式发音管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应用

2025年9月21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完成了一台特殊的手术——山东省首例Provox植入式发音管植入术。接受手术的陈大爷(化名)因喉癌接受全喉切除术后已失声多年,此次术后第二天,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他终于再次发出清晰的声音。病房里,家属眼含热泪,轻声回应着久违的呼唤。

这一手术的成功,填补了山东省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也为省内众多头颈肿瘤术后失声患者带来回归“有声生活”的新希望。

为何失声?全喉切除后的语言重建难题

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头颈部恶性肿瘤位列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种,该类肿瘤不仅威胁生命,更因其发生在咽喉的关键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吞咽与语言功能。传统治疗手段中,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虽能有效控制病情,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为了挽救生命而接受全喉切除手术,永久失去自然发声能力。因此,如何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成为术后康复的关键挑战。

目前主流的发声替代方式包括食管发音、气动人工喉和电子喉。但食管发音学习难度大、声音低沉断续,成功率仅约50%;后两者则依赖外部设备,声音机械、使用不便,影响社交信心。不少患者因此长期沉默,心理负担沉重。

技术落地山东:医保覆盖助力临床应用

此次山东首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省内头颈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迈入新阶段。

据悉,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完成的这台发音管植入手术,所采的用是目前最新型的Provox植入系统。其最大优势在于:音质自然、语句流畅、可讲长句子,接近正常人说话方式。弥补了传统硅胶发音钮容易发生渗漏,甚至导致严重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的不足。不足之处在于植入物要定期清洗和更换,价格相对昂贵。然而可喜的是,目前最新型的Provox植入式发音管目前已在山东省率先纳入了医保,为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严格评估确保安全:并非人人适用

据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咽喉头颈中心主任吕正华指出,植入式发音管虽具优势,但并非所有失声患者都适合。此手术面向的患者均处于无喉状态,肿瘤控制稳定、肺功能良好、认知清晰、手部活动能力佳,并有强烈自主发声意愿。此外,还需评估患者局部解剖结构是否适合植入,通常建议术后或放疗结束3至6个月、组织愈合稳定后进行。

背后团队:深耕头颈肿瘤与功能重建

此次手术由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咽喉头颈中心团队完成。作为山东省内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与功能重建的重点学科与临床特色精品专科,该院长期专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与功能保全,诊疗规模与技术水平位居国内前列。院党委书记徐伟教授和吕正华主任作为头颈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华医学会喉癌、下咽癌、颈段食管癌治疗的专家共识以及全喉切除术后发音管植入专家共识。

随着发音管技术的本土化应用,未来更多患者或将有机会重获“声”命。

上一篇: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十佳青年医师张红珠:内镜下的生命守护者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