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十佳青年医师崔志才:坚守在生命的最后防线

在重症监护病房里,时间常以秒计算,生命常以毫厘之差被挽回。凌晨两点,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崔志才正参与又一场紧急抢救——患者意识丧失,心率仅35次/分,血氧饱和度70%,呼吸微弱。他迅速组织插管、推注肾上腺素,每一个动作都沉着而准确。这已是他今晚处理的第二例危重患者。对他而言,这不是偶然的一夜,而是重症医师日常的缩影。

自成为一名重症医师以来,崔志才常年坚守在这个被称作“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地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他与各种仪器设备为伴,面对的是随时可能被死神带走的生命,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且全身插满各种管道的患者,他深知每一个生命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每一次努力都可能换来一个奇迹。他习惯于和科室同事反复讨论病情,不断思考是否有新的、更好的治疗方案来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回到普通病房或最终回归家庭创造哪怕多一丝的机会。

重症病房里的“生命摆渡人”

在重症医学科,生与死的拉锯战每天都在上演,而一位90岁老大爷的救治经历,尤其让崔志才深刻体会到何为“性命相托,永不言弃”。

这位老人因严重的肺部感染、脓毒血症、血压低和意识障碍被收治到重症医学科。在接下来的二十天里,老人的病情起伏不定,如同乘坐过山车:体温升高,立即调整抗生素;血压降低,马上进行强心、利尿治疗;无尿,则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那段时间,崔志才的心每天都悬起来又放下,放下后又再次悬起。他根据病情的细微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每个下班前,总要再次确认老人的生命体征是否趋于平稳,出入量是否达到平衡,抗感染治疗是否显现效果,然后才稍显安心地离开医院。经过20天惊心动魄的治疗和护理,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达到了转回普通病房的标准。在转科之前,老人意识清醒,用尽力气向崔志才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压力都化为乌有,崔志才感到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精进不止,为患者提供最坚实的依靠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崔志才从未停止在专业道路上攀登的脚步。他深知,在ICU,过硬的专业技术是守护生命最硬的底气。在科主任的领导下,他积极参加每周的科内重症及“三基”业务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

他主动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交流碰撞中拓宽视野。他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院外培训,先后取得了重症呼吸治疗规范化培训合格证、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

他格外注重临床操作技能的磨炼,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在2023年及2024年连续两年的济南市重症医学技能竞赛中,他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稳定的发挥,分别获得了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一切努力的背后,只有一个纯粹的目标:让患者多一份生的希望。

有一种坚守,叫不曾停歇,每天都与死神进行着无声的搏斗;有一种信仰,叫不遗余力,即使面对已到弥留之际的生命,也绝不轻言放弃;有一种信任,叫生死托付,是医患之间以性命相托的深厚情谊和同心对抗病魔的坚定联盟。这,就是崔志才作为重症医师最真实、最朴素的写照。他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静候每一个黎明的到来。

上一篇: 阜阳市颍州区将发百万加油消费券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