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涂筑生,男,1947年生,中共党员,贵州中创联律师事务所律师。1961年起在贵阳市蔬菜公司工作,历任企管法规科科长、法律顾问室主任、普法办公室主任等职,从事企业经济与法律工作47年。曾连续被贵阳仲裁委员会聘为第一、二、三届仲裁员。长期致力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2009年至2023年在贵州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值班400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超2000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起。曾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优秀律师、贵州省工会优秀法律援助工作者、贵阳市突出贡献律师等荣誉,并被授予公益奉献奖表彰。

【编者按】你是否想过,自己七八十岁时在做什么?是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还是闲庭漫步度余生?已满78岁的涂筑生律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他的答案——继续奋斗在法律服务一线。41年法治路,涂筑生律师用行动证明了“律师应仗人间义”的初心。法治从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扎根基层的每一次耐心解答与每一个用心办理的案件。他的故事,是一代法律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诠释。近日,我们对话涂筑生律师,听他讲述这些年来在公共法律服务路上的热忱与执着。
“我的初心,是把‘律师应仗人间义’刻进骨子里”
天眼新闻:涂律师您好,我们了解到您32岁才开始自学法律,还曾因学历原因错过政法干部招录。在那个年代,“半路出家”学法律难度极大,是什么让您始终没放弃“律师梦”?
涂筑生:这份坚持,源于我对法治的信仰和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我们这代人都明白法治对国家的重要性。1979年恢复律师制度时,我就抱着《民主与法制》杂志自学。虽然1980年因学历低在政法干部考试中落选,但我没有放弃。后来单位推荐我去贵阳市某区人民法院当了4年人民陪审员,我才算真正摸进了法律的门。1984年是关键的一年,我先在蔬菜公司当法规科科长,之后单位又支持我去贵阳市某区法律顾问处做兼职律师,这一待就是9年。1986年参加全国首次律师资格考试时,我白天上班,晚上刻苦自学,最终通过考试。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很值得。

涂筑生律师与他“半人高”的办案记录
天眼新闻:从1984年从事法律工作至今已41年,您始终未离开法律服务一线,又是什么让您坚守这份执业初心?本该颐养天年,为何仍坚守在法律服务的一线,甚至说要“做到生命最后一刻”?
涂筑生:41年没离开一线,靠的就是两句话:一句是“律师应仗人间义”,律师的本分就是帮群众主持公道;另一句是我作为党员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不是空话,而是体现在我每个案件的办理与每次咨询中。很多人问我,退休了为什么不享清福,反而还要继续做这些繁琐的法援工作?对我来说,律师是我追了半辈子的梦,我非常珍惜律师这份名誉与荣誉,只要还能动,还能看懂法条,我就要继续干下去,把初心守到底。

涂筑生律师在采访现场向记者展示了部分来访接待日志
“我的方法,是让群众少花钱、少跑路、办成事”
天眼新闻:2009—2023年您开始在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咨询窗口值班,这一值就是十几年,累计值班4000余次、解答咨询超20000人次,面对重复又琐碎的咨询,您的服务理念是什么?又是如何保持法律服务的质量的?
涂筑生:我的服务理念很简单:“让群众少花钱、少跑路、办成事”。窗口咨询看似重复,但对每一个第一次来的群众来说,他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所以我始终要求自己:“耐心听、仔细问、精准答”。虽然每次值班只值半天,但我坚持早到岗、延长服务,我的接待日志里详细记录着每个案件。我把公共法律服务窗口视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因此再琐碎的工作都不敢马虎,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个咨询。

涂筑生律师在咨询窗口值班旧照
天眼新闻:至今您共办理30起法律援助案件。面对一些容易“激化矛盾”的民事法援案件,有没有一套让普通群众听懂专业建议的“独门经验”?
涂筑生:办理法援案件,我的经验是,先做“倾听者”,再做“法律人”,让当事人把委屈和怒火都倒出来后,再带他们分析利弊,引导他们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最能化解矛盾的那条路。比如我曾办理的廖某某继承案,2014年他第一次来找我的时候,情绪特别激动,说“要跟家人打官司到底”。我耐心帮他分析协议条款,告诉他哪些合法、需要什么证据。这个案子前后6年,我免费解答了30多次,最终胜诉。做法援的关键是要站在当事人角度思考,用耐心与专业化解矛盾。

涂筑生律师在法援中心服务旧照
“我的坚守,是让每一个人平等享受法治温度”
天眼新闻:很多人说公共法律服务“投入多、回报少”,而您80%到90%的执业时间都用在了这上面,您如何看法援工作的价值?这种“投入”,对您来说到底值不值?
涂筑生:太值了!法援的价值在于让每一个人平等享受法治温度。我花大量时间在法援工作上,图的就是两个“实”:一是让群众得“实惠”,不花钱、少花钱就能解难题;二是让初心“落实”,让“律师应仗人间义”落到实处。2009年办理李某勇抢劫致死案时,我通过调查取证为其争取到立功情节,最终由死刑改判死缓。这不仅挽救了一条生命,更彰显了法援制度的生命力。这些年来,我见证了无数当事人从无助到释怀,这种“回报”,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

涂筑生律师被受援家属赠予锦旗旧照
天眼新闻:2024年,您在司法部举行的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中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您认为一名优秀的公共法律服务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对于年轻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您有何建议?
涂筑生:优秀的法援律师要有“三心”,对法律的敬畏心、对群众的同理心、对工作的责任心。法援案件要求严、锻炼实,是成长最快的平台,能学实务,还能懂民心,年轻律师应多参与其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锤炼品格。正如我常对青年律师说的:公共法律服务带来的尊重感、职业荣誉感,是金钱买不到的,当你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找到了法律人的价值所在。
【青律视角】
青年律师潘亚东:律师的舞台不应只在高端商务楼,更应在需要正义的每一个角落。涂筑生律师以数十年法援经历诠释职业担当。他提醒青年律师:法律援助是法律人的天然职责,既能锤炼专业能力,又能理解法治的普惠价值。真正的职业传承,是让专业精神与人文关怀并行不悖,在公益实践中淬炼初心,让法律不止于条文,更成为温暖社会的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玲瑶
编辑 王玲瑶
二审 席忞禾
三审 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