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给南京带来什么——汇聚全球智慧 推动产业进阶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都

通讯员徐迪慧

上周六,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南京)举办,数百位全球顶级科学家聚首南京江北新区,35个科创项目集中签约、江北新区产业科技十大首创成果发布、“青春发展才聚新区”20条政策措施发布、诺奖得主和海内外院士带来精彩演讲……南京这座既承载着厚重历史,也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创新之城,科学之光再次熠熠生辉。

一座城市的创新发展需要拥抱全球科技浪潮,如何让全球智慧滋润本土创新、让国际资源赋能产业发展,正是本次论坛举办的初衷。

当前,南京正处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江北新区正加快推动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一场顶级科学盛会举办,带来的不仅仅是前沿科技的分享、思想碰撞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让全球创新资源在此汇聚,助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诺奖得主、海内外院士来了,全球智慧在此汇聚

一根看似普通的“光纤”,却能监测地震、勘探油气甚至助力癌症早筛;一个软件程序,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分析动物行为;一道难以捕捉的引力波,亦是观测宇宙的新窗口……作为本届论坛的重磅环节之一,12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其中有4位诺奖得主,还有一众海内外权威院士专家。

“在这场论坛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的动向。”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陈振宇感慨。他举例说,当下,“人工智能 ”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与场景的融合,这也意味着人才培养需要更多跨学科知识,要真正与全球科学接轨。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库尔特·维特里希分享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在科学研究上要甘于坐冷板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贺贺说,这更坚定了自己从事基础研究的决心,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沉下心来,都会有突破瓶颈的机会。

在各位诺奖得主的分享中,“青年”是高频词。“年轻的科学家是未来的关键。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的工作有帮助。”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巴里·巴里什的演讲开篇;“未来,新的研究、新的技术、新的仪器,担子都将落在青年科学家的身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如是说。

正如这些科学大师所说,青年科学家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极富创造力,但也最需要指明方向。

除了诺奖得主,院士专家的演讲主题,从生命健康到集成电路,从人工智能到材料工程、智能制造,每一场交流都直击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而这也是南京市及江北新区最为核心的产业布局。

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包括聚焦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分论坛,不只为呈现一场学术界盛会,更在于探求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

首创成果发布、优质项目落地,让产业发展加快进阶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市正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突破万亿级、智能电网产业冲刺五千亿级、生物医药等产业乘势而上,同时加快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等6个省级先行集聚发展试点,积极布局量子科技产业。

在产业进阶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第一助力。本次论坛上发布的江北新区产业科技十大首创成果,便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典范。

近年来,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们扎根南京江北新区这片热土,一系列全球“首创”、中国“首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本次发布的十大首创成果包括驯鹿生物的全球首款全人源BCMACAR-T细胞治疗1类新药伊基奥仑赛注射液,世和基因的全球首个且唯一获得NMPA、FDA、CE认证的肿瘤NGS大Panel检测产品世和一号,南智光电国内首创大尺寸薄膜铌酸锂、钽酸锂晶圆级标准化工艺,南京钢铁国际领先的1000MPa级高强水电钢等,这些首创性成果均聚焦南京市和江北新区的主导产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所在的城市和区域,世和基因扎根南京,伴随江北新区的快速发展,可谓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感受到这里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的尊重,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土壤,企业才有了现在的成绩。”世和基因创始人、董事长邵阳博士说。诸如世和基因、驯鹿生物、南智光电这样的优秀企业,都是在江北新区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本次论坛上,35个优质项目的签约落地,为区域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其中,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集中签约5个项目,该中心是剑桥大学首次在英国境外设立的研究机构,也是迄今剑桥大学在中国唯一冠名的科技创新中心。

“江北新区很注重引进和孕育原创性技术来发展产业,也就是别处没有的技术,原创性技术会拉动新的产业链,这是江北新区潜在的发展优势。”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CEO初大平说。

送上“大礼包”、启动“百城行”,吸引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

众多优质项目落地,意味着更多青年人才集聚;而想要孕育更多原创性技术,还需要更雄厚的青年力量支撑。本次论坛聚焦青年科学家群体,便是南京市和江北新区与青年人才建立更深厚链接的务实之举。

当前,南京正深入实施“人才强市25条”,不断强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支撑。而本次论坛上,“青春发展才聚新区”20条政策的发布,更是以加码的方式,吸引更多青年科学家来新区创新创业。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政策“大礼包”,有“真金白银”的支持,比如支持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领衔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综合支持最高1亿元;对牵头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尖专家(团队),给予最高3000万元产业化配套资金。也有“管家式”的服务,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健康医疗、家政、通勤等全面服务,为重点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

此次进行项目签约的上海交通大学路慧丽教授,是江北新区今年引来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路慧丽教授团队研发的细胞因子前药递送平台,为肿瘤免疫治疗打开精准激活、安全可控的新路径。

由于该项目处于偏早期,很难进行市场化融资,位于江北新区的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经过评估,通过早期项目转化启动资金,向该项目注入数百万元的专项支持,让成果继续丰富,并同步吸引专业基金的关注。在路慧丽教授看来,“选择在江北新区创业,不仅得到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专业上的服务尤为难得。”

本次论坛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服务活动“青年科学家百城行”正式启动,后期,将组织一批青年科学家来到南京、走进新区。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遗余力地构建国际化、高水平的优质创新生态,向全球青年邀约,推动人才和城市双向奔赴,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

上一篇: “鉴往知来·复兴中华”史料展走进香港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