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19日讯在菏泽鲁西新区陈集镇,有这样三位女性,她们用手中的剪刀,在岁月里剪裁出温暖的篇章,她们就是马鹤菊、马雪明和马美玲三姐妹。多年来,她们以精湛的理发技艺,义务为群众理发,服务周边群众,无私奉献爱心,在志愿服务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养老院里的“温馨时光”
9月11日,菏泽鲁西新区陈集镇国华养老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陈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华容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队。活动现场,剪刀、梳子、吹风机等理发工具整齐摆放,马鹤菊三姐妹身着红色的志愿马甲,忙碌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这一上午,三姐妹先后为80多位老人修剪了头发。看着镜子里清爽利落的新发型,老人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纷纷向三姐妹道谢:“剪得真好看,谢谢你们想着我们!”对于马鹤菊三姐妹来说,这样的场景早已熟悉,参与公益义剪,早已成为她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志愿路上的“执着守望”
马鹤菊从13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理发,从事美容美发行业已有30多年。在镇上经营“华容”美发店的她,不仅有着一手好技艺,更是个热心肠。因为排行老大,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马大姐”。

马鹤菊的志愿之路,源于多年前一次难忘的经历。1984年4月的一天,年仅15岁的她,独自骑着大轮自行车带着一袋麦子去盐土村打面。当时道路泥泞,在经过焦庄村时,她不慎滑倒在路边的沟里。年幼的她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将车子和麦子从沟里弄出来,急得大哭。就在这时,一位农村大爷路过,帮她把麦子扛上来,推出车子并捆好。大爷的善举让马鹤菊深受触动,从那时起,她便暗下决心,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后来,马鹤菊在中沙海村跟着父亲学理发时,就多次前往敬老院为孤寡老人义务理发,她的善举得到了回族群众的普遍认可,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花妮”。多年来,马鹤菊参与的义务理发活动,受益群众已达2100余人次。
马鹤菊不但自己奉献爱心,还带领同样是理发师的两个妹妹马雪明和马美玲,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成立了华容爱心义剪“五为”志愿服务队。无论是社区里的留守老人、乡村的困难群众,还是学校的孩子们,许多人都曾接受过她们的免费理发服务。
生活中的“热心大姐”
生活中的马鹤菊,同样是个热心人。一次天刚亮,马鹤菊打开店门,还没迎来顾客,就遇到两位妇女慌张地跑来求助,称车子着火了。马鹤菊看到马路对面装着一车西瓜的三轮摩托,车座上火焰正旺,情况危急,她二话没说,急忙提着店里备用的灭火器冲出门外,成功灭火。面对感谢,她只是笑着说:“没事没事,救下就好。”
多年来,马鹤菊用行动诠释着“爱的奉献”,成为当地的“爱的名片”“热心大姐”“身边好人”。她常说:“大事我们干不了,理理发尽点义务理所应当,不管以后怎么样,我都会坚持下去。”(通讯员 苑肇波)
责任编辑:李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