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织金县迎老兵送新兵的广场上,锣鼓声声,人头攒动。“光荣门”两侧锦旗招展,在秋日阳光下格外鲜亮。
新兵郑永健和郑永康的父母也站在人群里。

哥哥郑永建弟弟郑永康和母亲拥抱告别
看着两个儿子并肩穿上新发的军装。阳光落在肩章上,闪着亮光。母亲悄悄抹了一下眼角,又忍不住笑道:“一个去过了,还要拉上一个。”
哥哥郑永健对这场仪式并不陌生。2021年,他还是大二学生时,就主动报名参军。两年军旅,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冬天的早操,手指冻得发僵,枪支握不稳,却始终没有松开。一步步走来,他从青涩变得坚定,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两年后退役复学,他总会在饭桌上讲起部队的训练和战友情谊。
这些故事,弟弟郑永康总是听得出神。比哥哥小两岁的他,性格安静内敛,爱看书。可每次听哥哥说起“百米冲刺后的气喘吁吁”或者“拉练归队时的齐声歌唱”,他的眼神总会亮起来。那时,哥哥的话让“保家卫国”不再只是口号,变得具体、生动。
今年夏天,哥哥作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意外的决定——再次报名入伍。他说,“部队让我在磨炼中成长成才,我渴望再次投身国防事业。”
弟弟沉默了几天,却在拿到大学毕业证后,跟着哥哥一起去了县人武部。
“我想和你一样。”弟弟说。

二次入伍的哥哥和弟弟一起当新兵
父亲没再多问,只是拍了拍两个儿子的肩膀。母亲心里不舍,但还是叮嘱:“去了就要好好干,照应着点。”
就这样,这对兄弟成了同一批新兵。哥哥稳重,弟弟腼腆;兴趣不同,性格各异,但在军营这个新起点上,他们肩并肩,来了。

新兵家长为两个儿子送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