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共产党江汉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强调,要锚定武汉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行示范区目标,加快推进集聚区建设,着力完善“235”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支点建设中更好发挥现代服务业驱动作用。其中“3”即以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和商务服务为三大主导产业,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区域转型高质量发展关键变量。江汉区近年来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金融强区建设任务,通过激活资本赋能力、精准服务穿透力、平台生态整合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激活资本赋能力,以基金集群筑牢经济稳进“压舱石”。资本的集聚度决定产业的高度,唯有构建多层次基金矩阵,才能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同频共振。江汉区率先成立成立全省首支联合省、市、区三级投资机构共设的AIC股权投资基金长江千帆企航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基金落地后已完成首单1亿元项目投资交割。截至目前,江汉区基金组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成为拥有首个省市区联动共设基金、两大市级政府产业基金的产融基金集聚地,其中长江数字经济产业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赛道,已投资金融科技企业恒生保泰、人工智能企业浙江百应科技超过4000万元,拟投资项目总金额超5亿元。截至2024年,基金集群已吸引恒生电子武汉总部、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武汉分中心等龙头机构落户,未来两年预计集聚金融科技人才超2000人。这种“基金 产业 人才”的联动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本的高效配置,更构建起“以资引企、以企聚才”的良性循环。
强化服务穿透力,以“五篇大文章”破解产业发展“痛点”。金融服务的价值,不在于产品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精准触达企业发展的“痛点”。江汉区紧紧围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金融“五篇大文章”,构建江汉区服务科创企业的重点金融机构库、科技金融多元产品库,科创企业重点名册库,让金融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在科技金融领域,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困境,江汉区推动辖区金融机构研发“创新积分贷”、“鄂质贷”,2025年上半年辖区13家区域总部型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速超10%;在普惠金融领域,依托“汉融通”平台集聚江汉区8000余家市场主体,为我区企业获得融资金额超200亿元,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摸排超1.1万家企业需求,建立银企“一对一”服务机制,真正做到真正实现企业需求“摸得准”、发展难题“解到位”。
提升生态整合力,以平台搭建打通产融协同“快车道”。单一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有限,唯有构建开放共享的平台生态,才能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流转。江汉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打造“线下基地 线上平台”的服务矩阵,为产融协同搭建“快车道”。线下,联合长江产业集团共建中部首家“深交所湖北资本市场培育基地”,整合沪深北交易所资源,提供上市辅导、投融资对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2024年储备市级“金种子”5家、“银种子”22家,数量居中心城区第二;线上,升级“汉融通”“鄂港通”等数字平台,“汉融通”已入驻金融机构1600余家、上线产品139项,服务全市企业累计融资超1200亿元;“鄂港通”打造集账款管理、数据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授信突破33亿元、服务企业超500家,有效缓解产业链资金压力。可见只有打破资源壁垒、推动协同联动,才能让金融生态成为吸引企业、集聚产业的“强磁场”,为区域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从基金集群的资本赋能到立足于“五篇大文章”的“精准服务”,再到平台生态的协同发力,江汉区正在书写区域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下一步,江汉区将继续围绕打造“三个示范区”建设,紧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主线,让金融活水既润透江汉沃土,更滋养荆楚大地,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不断贡献更大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肖豪立(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武汉金融街管理委员会)
责编:袁莉莉【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