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博会】数字人才培养交流活动:以前沿对话勾勒数字时代人才培养图景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字人才培养”交流活动上,进行了“数据赋能AI的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圆桌对话,两场前沿对话深入探讨数字人才培养领域的核心,进一步勾勒出数字时代人才培养的立体图景。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数字技术带来的技术平权导致人人都是数据的产生者和消费者,我们真正进入到一个数据产销一体的数据实践者角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数据领域首席专家、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吴志刚说,这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特征,每个人降低了数据处理门槛。面向新人工智能时代,要提升数据素养的五力。

吴志刚介绍,一是全体化的思维能力,培养看全事物的方式,提升观察能力;二是全面的辩证性思维,对数据有全面的加工和思辨能力;三是人工智能重要的是数据叙述能力;四是提升执行力,如何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五是定力,数据伦理如何在规则范围内执行。

CCF理事、数据治理与发展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高志鹏表示:“如果想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引领者、领军人物、企业的中坚力量,一定要有数据思维,对数据科学要有了解。”

“在数据特别是学生培养方面要跨界,数据人才要既懂技术又要懂管理,还要懂产业。”高志鹏说。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云与大数据安全 BG 总经理刘浩业讲到了人工智能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带来对人工智能人才的不同需求(技能需求和能力需求)不一样。

AI和大数据快速发展,怎样去打破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来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协同育人的新范式?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部“数据资产价值管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赵玺表示:一是载体,二是资源,三是机制。

“我们跟政府、企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时,要供给的实质能力应该还包括数据资源能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国权说。

韩国权表示:希望有更好的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支持,更好地把技术成果在高校做回炉提炼之后再回到产业端,让更多的成果在企业端做转化。

“AI领域的人才仍显不足,与AI的发展相比。”北京亦庄智能城市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颜敏表示: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浪潮下,刚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我们高校培养的人才,对场景、应用的理解还不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对应用行业理解不深。第二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人工智能的能力理解不深,这是当前工作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

“我们想打造一个人工智能领域产教融合基地,也在和高校沟通,希望高校毕业生能来我们这里做实践和应用,用AI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毕业成果。”颜敏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川 闻双

编辑 刘力维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岳振

上一篇: 临沂市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刘淑红:患者口中“最安心的依靠”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