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教育部年中推进会盘点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战略任务进展成效,强调“积极培育学生思考的能力、创新的精神”“实施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教育改革要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教育。
充分认识创造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性。曾有一位著名物理学家被问及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但他拒绝回答,说答案可在物理书中找到,并强调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学习知识,而是培养思维能力。教育归根到底应是促成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质量的提升。西南联大的教育理念是“不指导思考什么,只教如何思考”,这也是现在特别需要的教育,要把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
加强创造性思维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最佳动机。创造性思维来源的最佳动机是追求真理的诚挚愿望。曾有著名科学家说,“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教师应在宽松、自由、温和的环境中提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题和材料,激起探求欲和内驱力,产生思考的意愿。要给学生自己发现事物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到、享受发现的乐趣和喜悦,犹如“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为偶尔拾到一块块美丽的石子而无比欣喜”,进而成长出兴趣。乐趣会刺激他,对于不知道的事,非知道不可。要让学生体验探索中的紧张状态,感受学习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培养出对思考的爱好,以形成学习的最佳动机。
加强创造性思维教育,要着重于教学生思维驱动。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一个精炼的解法的书写犹如“从帽子里蹦出一只兔子来”,严密地掩盖了背后一个复杂而生动的关于发现、创造的产生式的思考探索过程。如果讲不出解决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在创造方面就学不到任何东西。要着重于教知识和解法的产生、发展过程,通过深度挖掘,坦率阐述是什么促进了关键念头的产生,暴露那些引导人做出发现的驱动机制,犹如展现产生解法的思维过程的“慢动作镜头”,使学生看清关于通向发现的途径。有个生物学概念叫生物发生律,即生物个体的发育简短、扼要而迅速地重演种系发生演化过程,类似的道理也适用于教学,应把学生学习真理的过程变成一种同人类祖先认识和发现该真理的历史和过程相似的再次探索式活动,把处于发现过程中的知识照原样提供给学生,使认识的来源和创造的途径留在学生脑海里。
加强创造性思维教育,要重视培养非逻辑思维。产生创造性作用的思考包含非逻辑思维,合情推理是非逻辑思维的主要方面,是有一定程度可靠性的似真推理。考察问题后,值得依据实际信息和基于经验,产生合理的推测,进行合情推理式论证,这通常包含了严密论证的某些萌芽、整个真理的一个片段。过程中对合情推理进行检验、调整、完善,有机会提炼出整个真理。在构建一个严格的证明时需要合情推理式论证。实际中,医生诊断疾病,法官审判案件,律师推理案情,军事家指挥战争,物理学家的实验归纳推理,经济学家的统计推理,历史学家的史料论证等,处处在用合情推理。有效运用合情推理是一种实践技能,应讲授有凭有据、合理地推理猜测。选取典型教学结论,明确指出导致其发现创造的合情推理。让学生模仿范例去独立实践,不急于泄露所有结论,给学生留下合情推理的空间,让其去观察、猜想、试验,作出判断,在实践训练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张世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