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问医】从3楼跳下竟在“梦中”?专家揭秘梦游背后那些事儿

“好好的,谁想梦游啊。”近日,20岁的河南曹先生发布视频,称自己梦游时从3楼坠落,致使身体多处骨折。

曹先生回忆,由于事发当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极度疲惫,睡得很沉。他隐约记得梦到有人追赶,醒来时人就在空中了,意识仅到跳窗那一刻。曹先生说,自己从小就有梦游的经历,事发前窗户是关着的,他推测是自己梦游时打开了窗户。

与他同住的堂哥证实了这一情况,曹先生光着脚下床,打开窗户就跳下去了。

曹先生的梦游事件经报道后,迅速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浪潮。众多网友纷纷表达对梦游现象的关注和担忧,提出一连串问题:“梦游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会出现梦游症状?长期梦游该怎么应对?梦游能不能彻底治愈……”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覃青。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覃青

覃青介绍,梦游在医学上称为“睡行症”,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1/3时段,也就是大约1-3小时内。其典型表现为患者会坐起来、四处行走,但对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语言呼唤没有任何反应,面部表情呆滞,动作也很机械。

针对曹先生梦游开窗跳下的案例,覃青表示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她解释说,睡眠过程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个阶段。当梦游者处于慢波睡眠阶段时,肌肉仍保留一定的活动能力,此时运动机能与高级皮层活动分离,这就导致梦游者能无意识地完成一些习惯性动作,比如行走、开窗甚至攀爬。

值得注意的是,梦游时大脑皮层高级功能会被抑制,对外界刺激的唤醒阈值会显著升高。就算发生了坠落这样的危险情况,大脑也无法及时感知危险,梦游者很难被唤醒。

覃青特别提醒,过度疲劳或压力过大会使大脑持续处于亢奋状态,扰乱正常的睡眠周期,从而增加梦游的发生概率。长期熬夜、高压生活的年轻人需关注睡眠健康,及时调整作息,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若因压力导致,只要减轻压力,问题便不复存在且不会再发作。”

无独有偶,近日江苏淮安的赵女士凌晨2点发现家中大门敞开,5岁女儿不见踪影。监控显示,孩子是独自外出。最终,在小区的湖边找到了孩子。

据赵女士透露,孩子父亲小时候也有梦游史,所以怀疑是遗传导致的。

“儿童因神经发育未成熟,梦游发生率较高。”覃青告诉记者,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有梦游史,孩子患睡行症的概率可能达到40%,若双方都有梦游史,这一概率可能升至65%。但这种遗传倾向主要局限于童年时期,由于儿童神经发育尚未成熟,更容易出现睡行症状。

“若成年后首次出现睡行症状,或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自身睡眠状况,避免过度劳累,及时调节压力,保持规律作息,同时尽量避免摄入浓茶、咖啡和酒精等可能影响睡眠的物质。”覃青提醒道。

梦游不仅可能给梦游者自身带来伤害,也会让家人担忧不已。当我们面对梦游者时,该如何应对?

覃青表示,梦游时如果被强行唤醒,可能会导致梦游者出现短暂的迷茫和不知所措。正确的做法是采取保护措施,引导梦游者回到床上,尽量不去打扰他们。

覃青还提醒,若儿童每周梦游超3次且持续出现该现象,或成年人突然出现梦游症状,需及时排查器质性疾病或心理问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飞羽

编辑 孙远铭

二审 肖慧

三审 覃淋

上一篇: 太平人寿为民办实事:两次赔付50万,为白血病少年点燃重生希望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