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文科无用”?现在是文科最好的时代

人工智能能写出工整的法律文书,大数据能精准预测市场趋势,算法能生成押韵的诗歌……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飙突进,深度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生产制造、日常生活之中。与此同时,近年出现的全球高校文科撤销潮和文科就业市场的惨淡,让“文科都是服务业”“学文科,毕业就失业”的论调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文科无用”的论调甚嚣尘上。

当我们说“文科无用”时,我们到底在否定什么?这看似是对一个学科类别的简单否定,实际上是对“价值”的狭义理解。“文科无用论”的本质是一种短视的功利主义,将价值等同于即时可见的物质回报、可量化的技能产出,将“有用”单一化解读为能够创造财富。于是,哲学对“存在意义”的追问被视作“空谈”,文学对人性的细腻描摹被当作“矫情”,历史学对文明兴衰的复盘被斥为“过时”。但人类社会的运转,从来不仅仅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依赖于文学、历史学构建的集体记忆;要讨论社会公平正义,少不了伦理学和政治学的思考;当人感到迷茫的时候,往往是哲学和艺术给了我们精神指引。对真理的热爱,对正义的追求,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却关乎个人的精神成长,也是文明发展延续的基石。否定文科的价值,其实就是在否定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从当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到近两年“文科无用”等论调,无疑是对时代需求的误读。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不理想,大学砍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或者减少招生的情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大学缩减文科专业、培养规模,这是根据本身办学定位、社会需求变化进行的正常的办学调整,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是“文科衰败”“文科无用”。

文科不是“无用”,恰恰相反,在这样一个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文科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最好时代。

技术的进步迫切地呼唤文科的智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科智慧的指引,让科技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人工智能的伦理边界、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准则、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这些重大命题都需要哲学、伦理学、法学等文科领域的深度参与。当我们拥有了改造世界的强大能力,更需要文科来为我们把控方向。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让文科的价值愈发凸显。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日益频繁,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变得至关重要。历史学帮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国际关系学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语言学则搭建起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在我国派遣援非医疗队六十余年的实践中,不仅为非洲国家提供物资和医疗人员,还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传授先进医疗技术,同时通过人类学知识理解当地习俗,让援助更有效。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文科所培养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全球视野,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

社会的快速变迁也为文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需要新时代的文科积极与其他学科融合提出解决方案。教育部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提出,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课程《信息互动设计》的学生聚焦人民城市、老龄化、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社会议题,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交互设计等技术创作设计的应用作品,展现出新兴领域与传统文科的交融后迸发的强大生命力。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让文科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就业市场上,文科毕业生的优势也在逐渐显现。在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成为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正是文科教育所注重培养的。这体现了文科教育对个体综合能力塑造的长效价值,更回应了社会对“复合型、创新性、人文性”人才的需求。从企业管理到公共服务,文科背景的人才正以其独特优势,在各个领域绽放光彩。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那些看似不能即刻兑换成经济价值的文科智慧,让我们在仰望星空时,不忘追问“为何出发”;在脚踏实地时,始终校准“去往何方”。当技术与人文真正共振,当效率与价值找到平衡,文科无用论自然“无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颖(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江汉区委党校)

责编:袁莉莉【责任编辑:王舒娴】

上一篇: 抖音公布邵医生坠亡事件相关账号处置情况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