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王都安)上午十点,都匀市匀东镇中投·蝴蝶谷的中国福利彩票店,玻璃门准时开起。21岁的店主黄坤坤擦拭柜台,整理彩票展示架,动作利落。他把“快乐8”的海报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款游戏占到他店里电脑票销量的70%。
“坤哥,今天有什么新票?”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推门而入,熟络地打招呼。黄坤坤笑了笑,指了指“快乐8”的海报,又抽出一叠刮刮乐:“新到的‘国潮’系列,刮开还能学传统文化,试试?”

这堆刮刮票,至少也30多万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店里上演。作为都匀市最年轻的福彩店主,黄坤坤的顾客里,90%都是年轻人。
“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话题,聊得来。他们中奖后,还乐意帮我宣传呢。”黄坤坤笑着说。
从汽修到福彩
2019年9月,黄坤坤还在贵州省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院读中专,学的是汽修专业。三年后,他考上了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专,改学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父母做装修工程,他早早接触了生意——2020年,他就尝试把父母的装修项目搬到电商平台,“当时还没人在网上接装修单,每个月能做成五六单。”
“大专毕业,找工作不难,但找好工作太难。”2024年,还是实习生的他研究起了福彩。“实习工资800块,不如自己创业,闯一闯。”在父母支持下,他盘下一家位置偏僻的福彩店,“房租便宜,适合创业。”
开业第一个月,日均销售额不到200元。但他没慌:“线下没客户,就从线上找。”

黄坤坤在做抖音宣传
他的抖音账号里,没有夸张的“暴富”宣传,只有日常记录:开店、打票、兑奖、公益金去向。“年轻人觉得彩票是‘智商税’,我就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一面。”渐渐地,他的账号积累了500多人粉丝群。
然而,选择卖彩票,还是让不少人感到诧异:“年纪轻轻的大学生,卖彩票能有什么前途?”
4.1万的转机
转机出现在2025年4月2日。老顾客小李攥着一张彩票冲进店里,声音压得很低:“老板,我中了!——4.1万。”黄坤坤立刻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刻,发到粉丝群。
群里瞬间炸了。上千点赞,数百条询问:“店在哪儿?”“快乐8真有那么快乐吗?”“沾喜气”的留言不断刷屏。
这正是黄坤坤想要的。
“很多人好奇地问,为什么年轻人总爱跑我这里买彩票?”黄坤坤指着墙上的“福彩公益金使用公示”栏说,“我的答案就贴在这儿。每一张彩票,都会变成一定比例的公益金,流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地方。”
“年轻人不是没有公益心,只是需要更直接的触点。”黄坤坤顿了顿,说道。

黄坤坤在介绍福彩公益资金流向
这份“直接”,在初夏的午夜里就有了回响。一位约二十岁的顾客推门进来,目光被墙上的公示栏锁住。黄坤坤适时上前热情地解释起来:“你看,每一注彩票都有明确的公益金比例,如双色球:36%、快乐8:30%、3D:34%、七乐彩:37%、刮刮乐:20%。简单讲,你花出去的钱,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去帮了需要帮助的人。”
年轻人听着,眼睛一亮。“原来是这样!”他说,“那给我来几张双色球,再来几张快乐8!”他边付钱边感慨,“这钱花得值!试试手气的同时,还能有一部分钱实实在在帮到别人,这个我愿意。”
“这说明年轻人不是没爱心,只是需要有合适的渠道。”黄坤坤说,“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特点。”
年轻化的福彩店
走进他的店,处处能感受到年轻化的设计。但他仍坚持每天亲自接待顾客。“和同龄人交流最有共鸣。”他说。他们会聊综艺、电竞,有时买完彩票就坐着聊半天。这种朋友般的相处,让许多人养成了定期来“打卡”的习惯。
“传统观念里,彩票店是大叔们喝茶的地方。”他说,“但我想证明,年轻人也能成为公益的主力。”他计划推出“Z世代公益计划”,让更多同龄人参与进来。
“我最自豪的不是销售额,而是改变了人们对彩票的看法。”他指着墙上的公益项目展示说,“看到这些,我就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

打印彩票号码
下午四点,阳光透过玻璃门洒进来。又有顾客进门,黄坤坤熟练地敲出一串号码——这是他们常买的幸运数字。打印机嗡嗡作响,吐出的不仅是一张张彩票,也是一份份年轻人的公益承诺。
如今,他的抖音账号已有上万粉丝,100多个粉丝群。店铺月销售额突破10万,净利润五六千。“比上班强。”但他更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开始理解福彩的意义。
“你看,公益也可以很年轻。”黄坤坤说。
【记者手记】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黄坤坤用同龄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重新定义了福利彩票的意义。他打造的不仅是一家销售点,更是一个让年轻人感受公益力量的社交空间。当一张张彩票将陌生人的命运相连,当一份份善意在代际间传递,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公益事业最鲜活的未来。
一审:孙天敏
二审:聂洪艳
三审:段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