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成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无影灯下,烟台毓璜顶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于晓锋的指尖在精密器械上稳定移动。透过患者脊椎右侧唯一一个仅3厘米的微孔,刀锋巧妙地经胸骨后“隧道”悄然穿行至左肺——一场跨越人体中线的精准切除正在上演。
监控屏上,左侧肺结节被干净利落楔形切除,紧接着,右侧病灶也经由同一切口完成根治。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全球首例通过单一微切口同期根除双侧肺结节的创新术式,在此刻定格为医学史册的新坐标。

于晓锋(左三)正在讨论患者病情
无痕治愈,跨越年龄的生机
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胸外科病房,于晓锋详细介绍起了近期自己带领团队做的两台典型手术。
68岁的张女士12年前曾因肺癌大切口切除右下肺叶。今年复查时发现双肺另有四枚结节均明显增大,为进一步治疗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于晓峰介绍,“入院进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患者左肺上叶结节一处较前明显增大变实,另一处小结节变化不大;右肺中叶两处结节中心型,均增大。按照以往的方式需要先行左肺上叶结节切除,等待术后3个月恢复后,再次入院行右肺中叶切除术。”
考虑患者年龄较大而且右侧已经是二次手术,胸腔黏连解剖层次紊乱,这几个结节还需要再行两次手术分别双侧处理,对患者打击创伤较大,于晓锋仔细观察发现患者左肺上叶结节均处于前段,且位于胸膜下,于是为该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前左肺上叶两处结节行术前定位,通过胸骨后隧道法,经右侧3公分单孔行右肺中叶切除 胸骨后隧道法左肺上叶两枚楔形切除,通过一次单侧切口手术处理双侧肺结节,克服了二次手术胸腔黏连等不利因素。术后病理化验四枚结节均为肺癌。

于晓锋(左一)团队正在查房
还有一例病例是20岁的年轻男性,因为左肺结节入院,经检查发展右肺下叶有一个更小的结节。主病灶位于左肺上叶前段,次要病灶位于右肺下叶结节。于晓锋团队进一步突破,“选择右侧乳晕边缘隐蔽部位开1.5公分微小单孔,先切除右下叶结节,再经同孔穿越胸骨后隧道精准定位并切除左上叶结节。”于晓锋说,术后,患者切口愈合后几乎无痕,且术后免置引流管,患者疼痛大幅减轻,术后第二天即在护士长季华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康复出院,实现身体与美观的双重治愈。
免遭二茬罪,三十余患者的“生命福音”
随着健康查体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中不乏双肺多发结节患者,需要手术的患者以往要分别两侧胸壁做切口,分期手术处理。
“双肺多发结节患者,往往需承受两次开胸手术的漫长煎熬。”他说,按照常规,患者需先处理一侧,待数月康复后再行另一侧手术,身心与经济负担沉重。于晓锋团队首创的“胸骨后隧道法双肺结节同期切除术”,彻底颠覆了传统困局——仅用单侧微小切口,经胸骨后打开与心脏之间的间隙建立通路,器械可安全抵达对侧肺叶实施精准切除。这一术式极大程度减少病人损伤和医保支出。
截至目前,于晓峰已带领团队成员宋英健、房健、由兆磊、张靖雨、王振、姜运峰等完成30余例该手术。
胶东智慧,领跑世界的“烟台方案”
“从开大刀到打小孔,从两次煎熬到一次根治,从明显疤痕到无痕愈合——每一步突破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守护患者尊严与健康。”于晓锋表示。这项由烟台毓璜顶医院胸外科原创的“胸骨后隧道法”,以其单一切口、同期手术、微创无痕的显著优势,吸引了全球胸外科学界的目光,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

烟台毓璜顶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于晓锋
当“双侧难题”被“单孔妙手”巧妙化解,烟台毓璜顶医院正以敢为人先的胶东智慧,在微创胸外科领域刻下鲜明的“烟台印记”,为更多双肺结节患者点亮“一次解决,无痕新生”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