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一腔孤勇的自己

时光荏苒。我想好好感谢2012年刚毕业的自己,凭借对法律的热爱,一腔孤勇地来到了临安,义无反顾地进入工会法律志愿者服务工作这个大家庭,并且结缘至今。

十几年来,受过委屈。有些援助对象或被拖欠工资、或受了劳务伤害、或被无故开除,却因为对法律的无知导致维权之路艰难万分,有时会无法克制地将负面情绪带入到维权的过程中。也受过辱骂,甚至被人威胁过,导致曾有一段时间充满不自信,也对自己的援助道路迷茫不已。

值得么?我不断地问自己。

胜诉的喜悦、职工的笑脸,一声声谢谢、一面面锦旗在不断告诉我,这是值得的。我们接触的都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干的大都是脏活累活,但是,他们的劳动应当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也许,他们没有太大的诉求,甚至只是几百元的工资,但是,这是他们的血汗钱,是他养家糊口的所有,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容剥夺。

经年累月的援助工作中,很多援助的对象会受限于认知,更容易被侵害相关权益,以致于维权非常困难。

记得我刚进行援助工作两年的时候,在职工服务窗口接待了一对老夫妻。丈夫在某工地提供劳务活动时不慎受伤,在我的指引下才去做了司法鉴定,被认定为人身损害十级。我按照当时的赔偿标准,代理了诉讼。

对于在工地受伤的事实,他们没有基础的书面证据,案件处理可能存在风险。但我想,施工单位应当不至于连在工地受伤的事实都不予认可吧。但在调解阶段,对方在看到原告方证据后,直接否认了这个事实。最终我只能与原告分析利弊,无奈地接受了被告给出的调解金额5万元。

案件结束后我的心绪许久不能平静,法律能认定的,是证据能体现的事实,如果当事人没有保存证据的意识,是真的维权无门。所以在后来的援助过程中,我总是希望自己的解答能更详细一点,从根本上杜绝部分基层劳动者维权不能的风险。

诉讼是博弈的过程,是对法律法规、证据的运用,执行却是最后的关卡。最近几年,对我而言最难的是案件胜诉后的执行不能。如何在诉讼过程中就保障后续能完全执行到位,帮职工真正地拿回他们的工资或者赔偿款项,真正做到援助的有始有终,是我需要反思和努力的方向。

最近几年,新业态的出现,导致传统的劳动关系产生了巨大变化,其用工形式更加灵活,快递员、外卖员、住家月嫂等一系列新兴职业的出现导致现有的劳动关系形成要素已经不够充分。一年又一年,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希望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的劳务外包等不良现象,这个工作任重道远。

不知不觉,我从事援助工作已经十多年。从最初的职工服务窗口、职工帮扶中心,到现在的职工维权窗口,我接待过残疾员工被安装监控的女职工、未成年工……从最初的一年数件援助案件到现在一年近400件援助案件,接待人数从一年百来人到现在的一年超1000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纠正自己在执业过程中犯过的错误。

如果说初出茅庐的我,认为的法律工作是激烈的庭审辩论,是光鲜亮丽的职业标签;那么经历了十几年法律援助沉浮和熏陶的我,最爱的却是维权成功后当事人的一抹笑意。也祝愿未来继续坚持援助工作的自己,能一直保持初心,希望我的热爱能抵得过岁月漫长。

上一篇: 拒绝均码!拼多多店主把吐槽变成亿元生意,专治"大头尴尬"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