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7月25日12时23分,中华老字号“耿福兴”掌舵人高述红因病医治无效在芜湖逝世,享年65岁。这位曾获“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的芜湖创业者,用65载人生书写了从基层职员到老字号守护者的奋斗篇章,更以二十年与罕见肿瘤的抗争历程,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力量。
从普通职员到创业先锋 书写奋斗底色
高述红1961年6月生于安徽芜湖,早年因一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却以踏实肯干开启职业生涯。1979年至1990年,她在宣城木材公司从出纳逐步成长为财务科副科长,尽管自曝“数学不好”,却以严谨负责的作风在财务岗位赢得尊重。
1990年起,高述红展现出敢闯敢试的创业胆识,先后涉足房地产销售、车辆销售,甚至在女人街经营童装店。1997年,她倾尽家当在芜湖团结路与老茶厂开设“红梅酒店”,正式踏入餐饮行业。创业初期,她将家中彩电、冰箱等物品搬至店内周转,以椅子拼床过夜,在后厨切配、掏煤渣。过度劳累,也让她健康透支了。
力挽老字号于危难之中 成就行业标杆
2002年,高述红迎来人生重要转折——接手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的中华老字号“耿福兴”。当时老字号价值未受普遍认可,不少人不看好这一选择,而她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坚定了信念。
接手后的打拼之路布满荆棘,初期因装修纠纷耗尽积蓄,红梅酒店被迫关闭,她一度陷入绝境,甚至向初中的儿子借过200元。最艰难时,她躲在借来的皮卡车里,望着凤凰美食街的霓虹与耿福兴熄灭的门头默默落泪。幸得贵人帮助,她最终化解危机。此后她更四处寻访,邀回原耿福兴的老师傅们,让小笼汤包、虾籽面等传统小吃重现江湖。

高述红女士和耿氏传人及耿福兴员工合影。(资料图片)
2002年11月28日,耿福兴一楼艰难开业,凭借“原班人马、熟悉味道”迅速火爆,她边经营边还债,两年后才开放全部三层楼,直至2008年还清了数百万元债务。2006年,在芜湖市相关部门支持下,她全力整理资料,为耿福兴赢得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让这一百年品牌重焕生机。

2012年4月耿福兴合肥分店开门营业。(资料图片)
与病魔抗争二十载 坚守责任与母爱
2005年,高述红被确诊为罕见的眼眶血管外皮细胞瘤(后更名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脑部患病率仅千分之一)。此后二十年,她经历五次手术、无数次放化疗,却始终坚守对事业与家庭的责任。
即便术后不便出门,她仍心系耿福兴。2015年肿瘤复发时,她已成为奶奶,却在与病魔拉锯中坚持工作,甚至在2019年术后刚回芜湖,便投身耿福兴的继续建设中,只因“耿福兴是我的另一个儿子”。
2023年,肿瘤夺走她一只眼睛的光明,她瞒着家人赴京沪求医,蹲在上海马路边痛哭的视频,成为家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痛。今年6月生日之际,她又被查出肾癌,面对高风险手术,清醒的她因“恐叶落无法归根”选择放弃,最终于7月25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
公益与传承并行 留下精神富矿
家人告诉大皖新闻记者,高述红奋斗了一生,还充满爱与奉献。她连续21年与市总工会联合为困难职工提供爱心年夜饭,参与“千企帮千村”等公益活动数百次;作为关工委旗帜报告团团长和道德模范宣讲员,她走进校园、社区、企业,传递奋斗精神与诚信理念。每逢春节,她将家庭条件困难的居民请到酒店,为他们过节。这一邀请,坚持了21年。

高述红将家庭条件困难的居民请到酒店,为他们过春节。(资料图片)
在家人眼中,她是孝顺的女儿、操劳的母亲、慈爱的奶奶。儿子在悼词中提到,母亲留下的不仅是“耿福兴”这块金字招牌,更是“面对困境永不放弃的精神”“对家庭深沉厚重的爱”与“贯穿一生的真实与坦荡”。
知情人士介绍,如今,这位老字号的守护者虽已离去,但她所诠释的坚韧、担当与爱,将继续激励着家人与“耿福兴”人前行。
大皖新闻记者 孙芮/文 老春/图
编辑 方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