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劳动者| 24岁班组长不惧苦累修火车 汗水“点亮”机车“眼睛”

大皖新闻讯 7月29日上午10时,合肥整备场热浪翻腾,气温直逼40℃。合肥机务段行修组职工韦智允紧贴在滚烫的机车踏板上,左臂挎住护杠稳定身体,右手握着电动扳手拆卸边灯灯罩。汗珠接连从他下颌滴落,在炙热的地面瞬间蒸腾。当他终于取下灯罩检查线路时,滚烫的金属护杠已在手臂上烙出红痕。

“边灯是机车夜行的眼睛,必须万无一失。”“00后”韦智允的声音中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2021年入路以来,这个合肥整备车间最年轻的检修工,在平均年龄52岁的团队里迅速成长。老师傅陈红兵看着徒弟被汗水浸透的背影,忍不住喊道:“下来歇会,换我来!”韦智允却头也不抬地继续测量电压——故障未排除前,他绝不退下“火线”。

韦智允性格温和,干活从不挑肥拣瘦,踏实肯学,是大伙特别喜爱的小“兄弟”。遇到苦累活,他还抢先照顾师傅们。

一次,有台机车牵引电机速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它位于电机与齿轮箱之间拳头宽的狭缝里,必须钻到车底,曲膝蜷身趴在电机上,用木锤一点点把它“拔”出来。老师傅们年龄大,腰身硬,作业十分棘手。韦智允二话不说主动揽下,扭身钻进车底,蜷缩在齿轮箱旁,硬是用木锤一点点敲出故障配件。当他大汗淋漓地从车底爬出来时,手脸衣裤蹭满油灰,脸上却绽放着完成任务的骄傲笑容。

更艰巨的考验在机车厕所。因为它空间狭小,仅能容一人。作业时,人蹲在地板上,脸对着便桶,检测风、电和水路,清理集污箱里的堵塞物。这个让老师傅都皱眉的活计,韦智允却主动包揽。在烈日炙烤下,密闭的车内闷热如“蒸笼”,瞬间让人汗流浃背,吸口气,喉咙似吞团火。难忍的是每次作业衣服、手上都沾上难闻的异味,尤其是用夹子一点点掏坐桶内的堵塞物,使他捂嘴强忍呕意。“爸妈都想不到我在单位干掏粪工的活!”他调侃道。为解决异味难题,他创新制作压缩空气疏通工具,利用机车压缩空气疏通坐桶污箱管道,终结了班组最头疼的作业环节,赢来师傅们交口称赞。

今年6月,24岁的韦智允被任命为甲班工长,带领四位年过五十的老师傅。“小牛拉大车啊!”工友们的玩笑里带着期许。他根据老师傅的体能特长分配“急诊”任务,自己则整夜值守整备场。两个月来班组零差错,而他圆润的脸庞已瘦出尖下颌。

当日10时20分,故障边灯重新点亮。韦智允抹了把脸上的汗水,终于露出笑容。在这个平均年龄超半百的检修班组,年轻的脊梁正扛起钢铁长龙的平安通行。当00后遇上40℃高温,汗水浇灌的不仅是机车零件,更是一代铁路人的责任传承。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姚明亮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翠

上一篇: 指哪打哪!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正式迈入“亚毫米级精准时代”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