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闲置的木梯,成了楼道里的“拦路虎”,也成了邻里间矛盾的导火索。近日,家住中北大学社区的吕先生每日进出家门,视线总撞上那把横在楼道拐角的木梯。日积月累的逼仄感,终化作一句冲口而出的怨言。另一边,梯子的主人高先生也倍感委屈,家中无处安放,临时放一放却引来如此激烈指责,心头顿生不满。
梯子虽小,却事关公共空间秩序与邻里和谐。社区工作人员小周和小王立即登门,耐心倾听双方各自的“苦水”,捕捉到吕先生对通行安全受阻的担忧,也理解了高先生苦于储物空间窘迫的无奈。
“吕老师,您担心通行安全,这个担忧完全在理。高老师,家里地方小,东西没处搁,我们也都理解。但楼道是‘生命通道’,《消防法》明确要求必须保持畅通。”小周的话既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也抚慰了双方情绪。经过一番讨论,一个可行的方案在小周的脑中逐渐形成。社区地下室角落处尚余空间,稍作整理即可安全存放梯子。小周的提议,让高先生紧绷的神情缓和下来,也让吕先生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
方案既定,小周与小王立即动手,与两位居民合力将梯子稳妥转移至地下室。原本横亘在楼道中央,也横亘在邻里心头的障碍物就此消失。高先生与吕先生在搬移梯子时相视一笑,之前的不快烟消云散。“有你们在中间说开,真比我们自己憋着火强太多了!早该这样心平气和商量。”高先生由衷感慨道。吕先生也连连点头:“是啊,以后有事一定先好好沟通。”
楼道方寸之地,正是社区治理温度的直接体现。一把梯子,照见了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管理的普遍难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有“邻里和”才能“一家亲”,唯有“解矛盾”才能“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