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机卡“转借”陷阱 苏州移动与公安严打涉诈开卡售卡行为

近期,部分市民因贪图小利或法律意识淡薄,在办理手机卡后将其寄出供他人使用,殊不知这些手机卡已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此类行为不仅给受害者造成了财产损失,涉卡市民也因涉嫌违法面临法律责任。苏州移动联合公安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源头管控、技术监测和案件侦破,全力遏制此类涉卡诈骗案件高发态势。

手机卡成诈骗工具,“转借” 背后藏风险

“只需办张手机卡寄给我们,就能轻松赚得200元报酬。” 这样的兼职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屡见不鲜,不少市民被低投入高回报的诱惑吸引,却陷入了违法的泥潭。市民张先生就因轻信此类信息,在某营业厅办理手机卡后寄给陌生“雇主”,半个月后接到警方传唤才得知,自己办理的手机卡已被用于实施电信诈骗,多名受害者接到以其手机号发送的诈骗短信后遭受损失。

据公安部门统计,当前超80%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两卡”(手机卡、银行卡)违法犯罪。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招募“卡农”,以每张100-500元的价格收购手机卡,再将这些“实名不实人”的手机卡用于注册社交账号、发送诈骗短信、拨打诈骗电话等违法活动。由于手机卡登记在他人名下,一旦案发,侦查机关往往需耗费大量精力溯源,而原卡主则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追究责任。

强化源头管控,筑牢涉卡安全防线

面对日益严峻的涉卡诈骗形势,苏州移动严格落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从源头阻断违法办卡渠道。各营业厅在办理手机卡时,加强对办卡人身份信息的核验,通过人脸识别、实名信息比对等技术手段,确保“人证一致”“机卡一致”。同时,对短期内多次办卡、异地办卡等异常行为进行重点核查,严防批量开卡、虚假注册等情况。

在技术监测方面,苏州移动建立了涉诈号码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分析号码通话频次、短信内容、通信地点等数据,精准识别异常使用的手机卡。一旦发现号码存在高频外呼、发送诈骗特征短信等行为,立即采取限制通信、暂停服务等措施,并将相关线索同步至公安部门。苏州移动数据显示,通过该系统已累计识别并关停涉诈嫌疑号码超过10万个,有效减少了诈骗案件发生。

此外,苏州移动还加强了对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其在办卡时明确告知用户“不出租、不出借、不出售手机卡”的法律义务,发放《安全用卡告知书》,引导用户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警企联动破获团伙案,涉卡违法必受严惩

针对手机卡非法流转问题,苏州移动联动公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贩卖手机卡的犯罪团伙。近日,警方根据苏州移动提供的异常号码线索,成功捣毁一个非法收购手机卡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12名,查获涉案手机卡300余张、银行卡50余张。经查,该团伙通过网络平台招募“卡农”,收购手机卡后转卖给诈骗团伙牟利,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

“即使没有直接参与诈骗,出售、出借手机卡给他人用于违法犯罪,也将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数千名涉“两卡”违法人员被依法判刑,部分人员还被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通信业务办理。

警方与苏州移动联合提示:合法用卡守底线

警方与苏州移动联合提醒广大市民,务必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手机卡及实名账户,坚决做到“三不”:不出租、不出借、不出售自己的手机卡、银行卡及支付账户。切勿因贪图小利而出售、转让手机卡,以免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如发现手机卡丢失或被盗,应立即拨打苏州移动客服电话挂失,并到营业厅办理补卡手续,同时向公安机关备案。若收到苏州移动发送的号码异常使用提醒或警方问询,应积极配合调查,提供相关信息协助案件侦破。(苏服)

上一篇: 苏州移动精准狙击招聘诈骗短信 护航求职季信息安全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