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潍坊企业家国际联盟:“双向奔赴”背后的城市升维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高银宏

七月的潍坊,海风裹挟着蓬勃的气息,千帆竞发,蓄势待航。7月21日,潍坊企业家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揭牌。与以往常见的协会、商会不同,这个组织从诞生起就被赋予“国际”二字,并同步设立了欧洲、非洲、大洋洲等14个海外分会,其规格之高、触角之远、动作之迅捷,在同类城市中罕见。透过这场成立大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机构挂牌,更是一座城市在全球化逆流中主动出击、重塑开放格局的深层逻辑与坚定决心。

从“单打独斗”到“编队出洋”:潍坊企业出海进入3.0时代

潍坊企业“走出去”的脚步,早已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诸多印记。从潍柴集团并购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将高端游艇制造技术纳入麾下;到歌尔股份在全球布局研发网络,让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至多个国家;再到潍坊的农产品出口连续五年稳居山东省首位,这些都是潍坊企业在海外市场拼搏的亮眼成果。然而,过去的这些成就,更多是龙头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实现的单点突破。而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潍坊企业出海从1.0的“单兵作战”——企业仅凭自身力量在海外市场艰难探索;2.0的“链式协同”——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相互配合、共同拓展市场,正式迈入3.0的“编队出洋”新阶段。通过统一平台的搭建、共享智库的支撑、联合谈判的优势、共同投资的模式等,将分散在全球的潍坊商人、潍坊工厂、潍坊技术、潍坊标准汇聚成一张紧密相连的“价值网”。正如市委书记刘运所说,这是“构建潍企发展共同体”的关键一跃,让潍坊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征战中,形成了一股更强大、更有序的力量。

让企业家站C位:政府角色的“退半步”与“进半步”

值得注意的是,联盟主席由歌尔姜滨出任,而非政府官员;顾问团则集合了北大副校长、全球鲁商联盟主席、外国侨领等“超豪华”阵容。在潍坊,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深入城市骨髓的文化基因。潍坊企业家国际联盟的成立,正是这种“企业家站C位”传统的自然延伸和最新实践。政府退到“搭台、补位、赋能”的位置,把“唱戏”的主角留给企业家,恰恰体现了潍坊一以贯之的“尊商哲学”:企业家懂产业、懂市场、懂风险,政府则负责降低制度性成本、打通要素梗阻、提供外交背书。这种“退半步”的姿态,反而让城市收获了“进半步”的开放红利。多年来,潍坊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扶持和服务优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尊商重企生态系统,为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提供了丰沃土壤。

把“潍坊标准”带出潍坊:从卖产品到卖规则

联盟成立当天同步举办的“潍企出海”对话会透露了一个细节:与会代表在讨论贸易合同等常规议题的同时,更将“潍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动力装备再制造标准”列为重要议题。这一细节背后,彰显的是潍坊已不满足于仅仅向海外输出商品,而是怀揣着输出规则、输出体系、输出产业生态的远大雄心。一旦海外分会将这些标准在海外市场成功推广并落地实施,潍坊企业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高的议价权,有效降低合规成本,同时构建起更可持续的产业链控制力。这才是潍坊应对全球贸易碎片化趋势的“治本之策”,让潍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从“产品输出者”跃升为“规则制定者”之一,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全球化逆流中的“潍坊解法”:以民间链接对冲地缘不确定性

当下,全球供应链正面临着政治摩擦、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冲击,呈现出脆弱且不稳定的状态。潍坊选择以民间商协会、跨国企业家网络为纽带,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手段,将企业紧密“捆绑在一起”。这种做法,一方面分散了单个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柔性全球化”路径,相较于单纯依靠政府间协议,更加灵活高效,也更具可持续性。它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全球化逆流中,为潍坊企业打造了一艘坚固的“联合战舰”,能够更好地抵御风浪,稳步前行。

从“潍坊制造”到“潍坊全球”,这不仅仅是企业出海航线的延伸,更是一座城市能级的跃迁。当更多的潍坊企业家在全球市场“编队远航”时,这座城市也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央,书写出更加辉煌的开放篇章。

上一篇: 潍坊潍城:志愿红守护,严防溺水护当“夏”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