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行履——宋人自然秩序的审美转译”宋韵美学艺术展亮相河南开封
杭州日报讯 7月3日,“洞天行履——宋人自然秩序的审美转译”宋韵美学艺术展在河南开封博物馆启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开封市文旅局、赣州市文旅局主办。
为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宋代艺术造极于世的文化魅力,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以宋韵美学研究工程为核心,以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为抓手,联动宋韵文化历史名城,着力开展宋韵美学系列研究与梳理,并举办宋韵美学艺术系列研究与展览。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认为,本次展览不仅角度新开,更将传承与创新演绎得自然充分。杭州与开封,本就是宋韵的“双子星”。此次在开封办展,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美学的对话,让两宋美学比照互映,回味无穷,相互成就——北宋的厚重奠基南宋的升华,南宋的婉约反哺北宋的遗韵。这一登临,是我辈对祖先智慧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文脉的接续。中国美术学院将携手河南文博单位,创办学术论坛,共展宋韵之美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宋韵美学艺术研究、展览的繁荣,共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
河南开封市市长吴海燕表示,本次展览既是对宋韵美学的深耕与传承,更是对千年宋韵的当代呼应。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故地,是宋韵艺术美学的发祥之地,城里城外、阡陌街巷,均镌刻着盛世气象。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加快建设宋都古城国家文物保护综合利用示范区,与中国美术学院宋韵美学研究机构、宋文化关联城市一道,加快构建宋文化传承发展共同体,让千年宋韵在现代语境中活起来、走出去、发展好。
宋韵美学研究工程负责人、主策展人周宝松介绍了宋韵美学研究和展览的缘起,以及四年来如何建立起“学术研究—展览巡演—文化传播”协作工作机制。他期待通过跨界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既破解宋文化传承地方化的难题,又能形成学科交叉生态与校地合作共融生态,在当代形成跨区域的文化共同体,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实践范本。
本次“洞天行履”主题展览与杭州首展“雅正高华”的探索遥相呼应,分成“入岫—游观—及物—悟道—栖居”五个部分,通过绘画、书法、陶瓷、服饰、家具、茶器、园林等12种艺术形式,串联起跨专业跨学科的场景构建,让大家感受如何理解宋人艺术语言在表达自然、理解世界、安排生活的方式。
艺术创作团队代表杨树表示,本次展览是向“宋韵”叩问的具象呈现,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巡礼,更是一次精神的寻根与对话。展览集结了当代艺术家和学者们的心血,以今日之眼、今日之心、今日之技,去感知、理解并转化宋人那份伟大的精神遗产,在古人的观物之道与制像之法中,寻找能在当代人感知经验和精神土壤中重新生发的种子;重拾那份澄怀观物、味象悟理的初心,重新发现那个曾在山水世界中涵泳、在天地万象中穷理的“人”,让千年智慧照亮我们当下的栖居。
展览将持续至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