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荣婷
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碎片化渗透、实践载体单一、文化认同浅层化等难题,东昌府区育红小学依托聊城历史深厚历史底蕴,深入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成功构建并实施了特色鲜明的“孺子”学堂六大课程育人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区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提供了创新样本。

自2021年育红小学成为“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春秋课堂”示范校后,项目组对“课程育人”“传统文化育人”进行深入系统探索。学校领导也深刻认识到,要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必须打破原有课程的局限,构建一个能深度浸润、系统衔接、知行合一的育人体系。经过精心设计与实践打磨,“孺子”学堂应运而生并展现出显著价值。

“孺子”学堂实施以来,累计惠及学生两万余名。该成果有效改善了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深度不足、实践体验匮乏、文化认同薄弱等核心问题上的表现。通过持续的跟踪测评显示,参与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文化认同感、传统实践技能及创新素养等关键指标上,整体提升了30.6个百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滋养和自觉的行为规范,学子的文化自信根基得到显著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