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这样的“中国式”令人自豪

2023年夏天,“村超”燃爆网络,成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今年夏天,“贵州榕江洪灾救援诠释中国式团结”冲上热搜榜。一个西南小城,两个动人场景,恰似两面镜子,清晰映照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肌理与中国式团结的磅礴力量。

“村超”出圈,绝非偶然。没有豪华球场,也无天价球星,放牛的小伙、卖鱼的商贩等化身绿茵健儿,乡亲们扶老携幼在观众席上呐喊助威,榕江人民把乡村体育的乐子变成了乡村振兴的路子,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当精神家园被洪水淹没,“村超”队员们变身志愿者,孃孃啦啦队转为大后方,他们用沾着泥浆的衣裳、磨出血泡的手掌、熬得通红的眼睛证明:当洪水撕开生活的裂缝,最先绽放的往往是人性自发的光芒,而这束光,藏着既闯得出天地又守得住家园的豪情。

“村超”回归,万众期待。当铁锹铲除淤泥的沙沙声划破黎明,当“百姓饭菜”在临时灶台上咕嘟作响,当各地口音伴着爱心物资热闹起来……榕江救援现场上演了一曲由万千平凡人即兴谱写的交响。这首曲子,恰似流传千年的侗族大歌,无需指挥和伴奏,也能获得心灵的共鸣。交响之外,一声声对“村超”回归的隔空喊话,也成为最动人的和弦。这场全民参与、守望相助的抗洪救援,是中国式团结最真实的写照,它超越了地域和身份的界限,彰显出各族人民在艰难时刻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榕江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现代化;中国式团结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体现在关键时刻的行动自觉。放眼广袤大地,无数个“榕江”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这些具象化表达都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刘蓝婴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上一篇: 【多彩新论】一针一线,缝给最可爱的人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