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贸易战新变数——被低估的加墨关税:关税“棋局”系列专题之一

加拿大与墨西哥:全球贸易中的“出口转运国”

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关税政策不断调整。为何针对这两个国家加征关税?新一轮关税政策又将如何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出口转运国”角色。美加墨协议(USMCA)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特征。研究表明,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促使企业通过其他国家和地区转运商品,而加拿大和墨西哥是主要的转运渠道。

具体来看,作为“出口转运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具备以下特点:

1. 高人均GDP与外部增加值:通常,“出口转运国”具有较高的人均GDP和出口中较高的外部增加值。例如,加拿大等高人均GDP的经济体在出口中的外部增加值占比也较高,这反映了其转运特征。

2. 高度集中的出口市场:转运国的出口市场通常高度集中于某一个国家。数据显示,墨西哥和加拿大约80%的出口流向美国,显著区别于其他加工贸易国或转口地区。

自2020年USMCA生效以来,美国从加墨的进口额迅速上升。到2023年,美国自加墨进口额达到9096.6亿美元,加墨自世界的进口额增至11569.3亿美元,明显超出历史趋势。这表明USMCA进一步推动了区域贸易,深化了加墨作为“出口转运国”的地位。

转运机制运作:资本品与消费品的分工

随着美国在全球贸易中实施歧视性贸易壁垒,全球通过加拿大和墨西哥转运商品的现象愈发增多。以欧盟为例,美国对其加征钢铝关税后,美国自欧盟进口钢铝的占比从2018年的13.8%降至2023年的12.7%。而在2020至2023年间,加拿大自欧盟进口钢铝制品增长42.3%,对美国钢铝出口增加72.2%。近年来,加拿大和墨西哥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口占比和对其出口比例均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在转运商品方面各有侧重:

- 加拿大:侧重于转运资本品,如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外部附加值占比为45.7%,高于消费品(24.5%)和中间品(33.9%)。

- 墨西哥:侧重于转运消费品,如消费电子、家具玩具等,外部附加值占比为59.5%,显著高于资本品(46.4%)和中间品(36.0%)。

数据表明,美国的歧视性关税政策加速了全球对消费电子、化学品和纺织服装等商品的转运趋势。关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全球产业链,推动各国加速通过加墨转运商品,以规避贸易壁垒。

新一轮关税政策的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

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的持续加码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向区域化方向重构,从而降低全球产业链分工效率。美国对加墨加征关税的行为可能会切断世界经加墨转运的渠道,推高全球贸易成本,迫使各国供应链体系进一步收缩到本土。

事实上,自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思潮已抬头,产业链全球化逐步转向区域化。2018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速了供应链区域化的步伐。新一轮关税政策可能使更多经济体出现产业链区域化现象,降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新的关税政策将加剧“南北对抗”,并加速“南南合作”。由于全球南部国家众多且梯度明显,区域供应链相对完善。未来,新关税推动的产业链区域化将更多体现在南部新兴国家,“南南合作”将成为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和成本竞争力,将吸引更多新兴国家合作。

长期来看,中国的全产业链禀赋优势及开放包容的态度,将进一步加快“南南合作”。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高效的物流通信体系以及价格优势,增强了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竞争优势,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更为突出。

小编建议而言,新一轮关税政策不仅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还推动了区域化和“南南合作”的加速发展。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ZCX币最新价格0.052736美元,Unizen币昨天收盘价0.053039美元,下降-0.27%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