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增速领跑万亿GDP城市 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000户

大皖新闻讯 工业机器人全国每20台就有1台“合肥造”,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这些数字背后是合肥工业经济质的飞跃。11月19日,记者从合肥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以来,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6.6个百分点。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第1、万亿GDP城市第1。

工业规模总量再上千亿台阶

“十四五”以来,合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6.6个百分点,总量再上一个千亿台阶。其中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第1、万亿GDP城市第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8%。今年1-10月,增速达16.1%,连续4个月居万亿GDP城市第1,创近4年新高。

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曾艳表示,“十四五”以来,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5%、24.8%,总量均突破千亿;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6.3%、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2024年获评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

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000户

五年来,企业培育实现新跨越。合肥梯度培育“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龙头企业”,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体系。今年以来新增、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均居全省第1位,总量首次突破3000户。累计培育有效期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2户,居全国城市第14位。

特别是今年新增71户、占全国2%,居全国城市第11位。65户制造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占全市总数的68%;其中科创板上市制造业企业18户、占全市总数的90%。累计培育百亿工业企业20户、千亿工业企业2户。

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一

“十四五”以来,合肥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全国5%的工业机器人、10%的叉车、10%的家电‘四大件’、14%的显示面板来自‘合肥制造’。”曾艳介绍,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分拣设备出货量全球第1。

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城市第1,形成了全链条布局、全类型车企、全价格区间的总体格局,是全国唯一集换电、双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车路云一体化、车网互动5大试点为一体的城市。

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

在产业创新方面,合肥获批智能语音、通用机械基础件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居全国城市第4;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3个,居省会城市第2。

近三年完成制造业重点领域补短板项目达100个,5项技术入选工信部首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占全国4.5%。打造“新产品-三首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培育矩阵,培育有效期内省级“三首”产品490项、占全省五成,获批省级工业精品196项、标志性产品8项。工业软件几何内核、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等40项“三首”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数智赋能拓展新空间

合肥持续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绿色发展,获评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入选2024年度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累计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2家、居全国城市第6。加速构建智能制造体系,建成智能工厂131家,创建全球“灯塔工厂”6家次、居全国城市第4。已经形成千亿规模、集聚千家企业,建成国内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大模型。

合肥在全国工信系统创新设立市场拓展处,打造“链聚庐州”活动品牌,三年来,开展各类供需对接活动450场,参与企业1.7万户次,完成签约或达成意向超850个、涉及金额超310亿元。2024年度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50.7万元、同比增长10.9%,改革做法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何钱源

上一篇: 现场 | 新开道口遇原有围栏阻挡 六安城管:围栏已被切割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