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越下越密,老人还带着病,真不敢想后果!多亏民警同志拼力寻找,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不然我们这个家都要慌了!”11月 17日深夜,在鄱阳县谢家滩派出所院内,看着浑身裹着民警外套、安然无恙的家人,走失老人的家属紧紧握住民辅警的手,眼眶泛红反复道谢。这场与降雨赛跑的紧急搜救,不仅守住了一位老人的安全,更让辖区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民辅警“为民解忧”的敬业与温暖。?
11月17日13时许,年过七旬的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可直到傍晚,家人仍未等到老人回家。焦急的家属四处寻找近2 小时无果后,于17时许拨通了谢家滩派出所的紧急求助电话。“老人穿深蓝色外套、黑色布鞋,还带了个红色布袋,下午从家里出去后就没消息了!”电话里,家属的声音满是慌乱。?
接警后,值班民警立刻放下手中刚准备好的晚饭,一边安抚家属情绪,一边迅速评估情况:根据气象预警,当地当晚21时后将迎来中雨,夜间气温还会降至10℃以下,老人患有认知障碍,长时间在外极易出现失温、迷路等危险。派出所第一时间启动“警社应急联动机制”,一组民警驱车赶往老人家中,详细采集老人日常活动轨迹、常去地点等信息;另一组则联系谢家滩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周边5 个村委会,火速组建由民警、辅警、村干部、志愿者组成的12人搜救队伍,同时通过镇、村两级微信群扩散寻人启事,号召村民留意身边符合特征的老人,及时提供线索。?
“老人最后出现在15时左右,集镇东头的超市门口,之后监控就没拍到身影了!”在派出所视频侦查室,民警紧盯着“天网”监控画面,逐帧排查老人踪迹。画面显示,老人走失后行动路线十分混乱,不仅多次在同一路段往返“掉头”,还曾朝着偏远村落方向行走,这给搜救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考虑到老人可能因认知障碍忘记回家路,甚至误闯田间、山林,派出所当即调整搜救方案:将队伍分为3 组,一组留在派出所继续通过视频追踪,重点排查老人可能途经的小路、岔口;另外两组则分别沿老人常去的两条乡村公路展开“地毯式”搜索,队员们手持手电筒,踩着逐渐湿润的路面深一脚浅一脚前行,还不时用扩音喇叭循环播放寻人信息:“请注意!寻找一位穿深蓝色外套的七旬老人,患有认知障碍,携带红色布袋,看到请及时联系派出所……”?
随着夜幕降临,零星雨滴开始飘落,气温也一点点下降。此时,参与搜救的民辅警们早已饥肠辘辘,却没人提出先吃晚饭——大家心里都清楚,多耽误一分钟,老人就多一分危险。“大家再仔细点!桥洞、柴房、田埂边这些能避雨的地方,都要查到位!”带队民警一边提醒队员,一边加快脚步,手电筒的光束在夜色中不停晃动,照亮着每一处可能藏人的角落。?
19时许,雨势渐渐变大,就在大家心里捏着一把汗时,好消息传来:20时 30分左右,第二组队员搜索至距集镇3 公里的莲山村时,有村民反映“半小时前看到过一位穿深蓝色外套的老人,往村后山方向走了”。队员们立刻沿着村民指引的方向进山,深一脚浅一脚地穿梭在林间小道上,最终在一片竹林旁发现了蜷缩在地上的老人。此时老人意识已有些模糊,双手冰凉,嘴唇泛着紫,随身携带的红色布袋散落在一旁,身上的外套也被雨水打湿了大半。?
“老人家,别害怕,我们是警察,来接您回家了!”民警轻轻蹲下身,用温和的语气安抚老人情绪,一旁的辅警迅速脱下自己的外套,小心翼翼地裹在老人身上,还从警车里拿出保温杯,给老人递上温热的开水。经初步检查,老人身体没有明显外伤,只是因寒冷有些发抖。队员们轮流背着老人,慢慢走下山路,将其安全送上警车。?
22时许,警车稳稳停在老人家门口。早已等候在此的家属立刻上前,紧紧抱住老人,激动得语无伦次。而此时,参与搜救的民辅警们才想起,自己的晚饭还放在派出所,早已凉透。“只要老人平安,这点辛苦不算啥。”民警笑着说道。?
此次紧急搜救,谢家滩派出所依托“快响应、广联动、细排查”的工作模式,在降雨来临前成功为走失老人筑起安全屏障。“群众的安危是我们最大的牵挂,今后我们会持续深化跨部门协作,用更扎实的行动守护好辖区每一位群众的平安。”谢家滩派出所所长叶炳长表示。(叶炳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