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红谷滩金街,夜幕降临,一条数十米的长龙在霓虹灯下蜿蜒。队伍中,年轻人低头刷着手机,不时探头前望,而他们等待的只是一款新晋的网红产品——奶皮子糖葫芦。
“我今天排了快半个小时的队,就为了尝一口网红糖葫芦。”在南昌读大学的尹鸿钦小心地捧着刚到手的奶皮子糖葫芦,第一时间拍照、加上滤镜并分享到小红书,配文:“终于吃到了!值得!”
隐藏在这股美食热潮背后的,是江西Z世代消费逻辑的根本变革——他们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情绪体验。
“赣鄱吉金”盲盒。(图片据江西省博物馆)
奶皮子糖葫芦。 全媒体记者 李思成 摄
近三成支出为兴趣
情绪消费成青年新刚需
“坐公交去吃饭,该省省,该花花。”这句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俏皮话,精准概括了他们的消费态度。他们可以为了省几块钱在各大购物平台上精打细算,同时毫不犹豫地花高价购买偶像演唱会门票或网红产品。
《2025年轻人情绪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九成人群存在情绪压力,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消费有助于缓解压力。年轻消费者近三成消费支出是兴趣,平均每月支出占比27.6%。
长期研究社交平台与网红经济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董晨宇认为,情绪消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社会结构、媒介转向乃至集体心理的同步变化。
产品与传统文化融合
年轻人更愿意买单
在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百年老店品香斋的旗舰店门前排起长队。汉服元素包装的蛋黄麻花、蛋黄酥不仅保留了“小时候的味道”,更受到当下年轻人的追捧。
2024年开业的这家旗舰店,通过场景还原和国风设计,让销量实现了150%的增长。
江西新余仙女湖区的七夕文化盛宴,则为传统文化情绪消费写下一个独特注脚。这里不仅是“七仙女下凡”传说的发源地,更是将传统节日从民间传说搬进日常生活。
七夕潮玩周期间,“非遗焕新夜”吸引“95后”游客兴奋地拍着短视频;而“次元幻想夜”等沉浸式跨次元狂欢,超八成参与者为18至30岁青年。
情绪消费具有鲜明的即时宣泄功能属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有时会产生焦虑、疲惫等负面情绪,情绪消费则能为人们提供快速释放情绪的出口。
在江西省博物馆二楼文创店,徽章、冰箱贴、陶瓷等文创均被做成盲盒售卖,尤其“赣鄱吉金”盲盒引得不少年轻人驻足。游客乔希文抽到隐藏款后兴奋表示:“我从广东来南昌旅游,这个以青铜器为灵感的冰箱贴让青铜文明与现代家居空间产生对话,很有纪念意义。”
这种将文物元素与盲盒结合的方式,让冰冷的文物“活”了起来,也让传统文化以更轻松、有趣的姿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走在南昌街头,消费的脉动正以前所未有的节奏跳动。百年老字号里,年轻人举着“国风糕点”打卡拍照;高端商场内,江西首店吸引着追逐潮流的消费者;二次元街区里,动漫爱好者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江西的消费场景早已超越单一标签,成为年轻人情感投射的载体。那串引发排队潮的奶皮子糖葫芦,终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失去热度。但年轻人寻找情感共鸣、自我表达的旅程会一直延续下去。
全媒体记者 李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