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一趟奔丧的旅途,一场跨越合肥与黄山两地的爱心接力,让年近八旬、腿脚不便的许运福老人,在悲恸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11月13日傍晚,安全回到歙县王村镇家中的老人,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他这段难忘的经历,话语中满是对两地“红马甲”志愿者的感激。
志愿者护送老人上车
奔丧路遇现实难题
故事始于11月10日的一个电话。身在黄山市歙县王村镇的许运福老人,接到肥东老家外甥的噩耗——90岁的姐姐突然离世。老人心急如焚,希望能赶回去送姐姐最后一程。
然而,早年劳作留下的腿伤使他行走十分不便,在浙江工作的女儿一时无法赶回,老家的亲友也忙于操办丧事。望着手中的高铁票,如何独自完成进站、乘车、出站这一系列流程,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现实难题。
“想到高铁站里那么多的台阶和拥挤的人流,我这腿上下楼梯非常吃力,心里就慌得很。”许运福说。情急之下,他在肥东的亲戚尝试着联系了合肥包河区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
合肥南站伸出援手
“接到求助,我们立刻就答应了。”合肥南站的志愿者张小莹告诉记者,了解到老人奔丧的急迫心情和行动的不便后,她和同事邹彤、林丽萍迅速行动起来,提前查好老人次日乘坐的G2556次列车信息,做好了周全的接站准备。
11日上午9时36分,列车准时抵达合肥南站。张小莹和同事们早已在站台等候。她们快步上前,轻声安抚:“许大爷,我们来接您了,别着急。”志愿者邹彤半蹲着托住老人的手臂,林丽萍则在一旁稳稳扶住轮椅,三人协作,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搀扶下车安置好。
从站台到出站口,经过地下通道和自动扶梯时,志愿者们始终侧身护在轮椅旁,不时回头关注老人的状态。顺利与前来接站的侄孙会合后,张小莹还特意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叮嘱老人返程时务必联系。
两地协作铺就温暖归途
两日后,处理完丧事的许运福老人准备返回歙县。根据约定,其侄孙提前告知了返程信息。这一次,张小莹与同事王海燕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她们不仅为老人办理了重点旅客服务,还主动与黄山北站志愿服务队取得联系,将老人的身体状况、车次信息等详细告知。
13日下午3时36分,承载着爱与牵挂的G321次列车驶入黄山北站。月台上,黄山的志愿者们已准备就绪。车门开启,他们无缝衔接,稳稳地背起老人,安全护送出站,直至将老人送上直达王村镇的公交车。
临别时,许运福老人眼眶泛红,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这一路的‘红马甲’,比亲人还周到。她们让我知道,再难的路,都有人帮你一起走。”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许庆勇
编辑 何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