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看不见”的骨折:儿童肘部隐匿性骨折频发,医生提示勿以X光片为最终诊断

“医生,X光片不是说没事吗?怎么孩子的胳膊还是伸不直?”这样的疑问,在不少医院的骨科或放射科诊室时常可以听到。

日前,记者在长春市第六医院采访时,放射线科的刘刚医生就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典型案例:7岁的乐乐(化名)在玩滑板车时不慎摔伤右肘。初次X光检查报告显示“未见明显骨折”,但由于孩子肘关节持续肿胀、疼痛,并且活动受限,医生建议进一步做CT检查。结果证实,乐乐其实发生了“肱骨髁上隐匿性骨折”。

“像乐乐这样的情况,在儿童肘部损伤中非常典型。”刘刚医生指着CT影像解释道,“这类骨折在普通X光片上往往难以察觉,就像隐藏在影像背后的‘裂缝’,一旦漏诊,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关节功能及骨骼发育。”

为什么儿童肘关节的骨折这么容易“隐身”?面对这一问题,刘刚医生在阅片灯前作出了详细解释:“主要与儿童特有的生理结构有关。”儿童的骨骺大部分仍是软骨组织,在X光下不显影;同时,儿童骨骼韧性较好,常发生“青枝骨折”——就像嫩树枝折而不断,X光片上可能仅表现为骨皮质的轻微皱褶,或一条模糊的细线。“此外,受伤后软组织肿胀、孩子因疼痛难以配合拍摄标准体位等,也都增加了诊断难度。”

如何有效避免这类骨折被漏诊?刘刚医生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三点关键建议:

一是重视临床症状。

“如果孩子受伤后关节明显肿胀、拒绝按压、活动受限,即便X光片报告正常,家长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带孩子复诊。”

二是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X光片虽是首选筛查手段,但如果临床上高度怀疑骨折,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细微结构,成为发现这些“隐形骨折”的有力工具。

三是把握复查时机。

“对于症状持续但初次检查未见异常的孩子,可以在伤后1–2周复查X光。此时由于骨折端骨质吸收或骨膜反应,原本隐匿的骨折线可能会变得清晰可见。”

刘刚医生最后强调,诊断必须将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紧密结合。“我们放射科医生要当好临床医生的‘眼睛’,而家长也需具备一定的常识。只有医患双方都保持警惕,才能让这些‘看不见’的骨折无处藏身,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高健波

上一篇: 音乐剧《有凤来仪》杭州首演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