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院青少年患者就诊量居高不下!专家:别让成绩单遮住了孩子的笑脸

“别的孩子放学都在补课,咱们不补不就落下了吗,但是越补情况越糟。”在长春市第六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市民张女士正在向医生倾诉,寻求她的帮助。张女士的孩子正在读初二,因被逼迫学习,已经出现了情绪低落、对父母失去信任的状况,让其家庭关系紧张,孩子也走到了“崩溃边缘”。

青少年心理就诊现状

这样的家庭并非个例。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在门诊现场看到,虽然刚刚开诊,出诊的几个诊室外已坐满了等候的患者与家长。诊室之内,医生正耐心地与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儿童青少年及家长行沟通。

在诊疗区记者了解到,前来就诊的青少年症状表现形式多样,除常见的厌学、持续情绪低落外,部分孩子还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等躯体化表现,个别甚至在家期间还出现过自伤行为,反映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趁着午休间隙,记者对话了该院儿童青少年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晓寒。她告诉记者,她个人一天大约接诊20名患者,其中约三分之二的青少年都是因学习压力过重而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

家长焦虑相互“传染”

在诊室外的候诊区,无独有偶,两位家长的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因等待而交流起来,言语中充满了焦虑与无奈。

“我家孩子班上同学都在补课,我们不补就觉得亏了。”

“是啊,现在中考压力这么大,不多学点,以后怎么办?”

这样的对话,正是许多家庭陷入“学习内卷”的真实写照。家长间的相互比较与焦虑情绪不断蔓延,最终转化为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沉重压力。吴晓寒医生在接诊中发现:“近年来,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正逐年增多,很多家长过度关注成绩,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观察、评估、支持 家长应对三步骤

针对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压力,吴晓寒医生提出了“观察、评估、支持”三个关键词。

观察是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去掉‘不努力’‘懒’‘笨’这样的标签,要去观察孩子是否在某个特定领域持续存在困难。”吴晓寒强调,家长的耐心观察是发现问题第一步。

评估是寻求专业帮助。“当发现问题时,我们需要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帮助,通过科学评估来确定孩子问题的根源所在。”她建议家长不要自行判断,而应借助专业力量。

支持是给予孩子理解。“当诊断明确时,我们需要坚定地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我们会和你一起来解决它’。”吴晓寒说,“您的理解是孩子成长最大的底气。”

从“逼”到“放” 亲子共成长

在吴晓寒医生的诊室里,见证着无数家庭从紧张对立到和解共进的转变历程。

那位因孩子上初二前来咨询的家长,在经历了吴医生的专业指导后,彻底转变了观念。她感慨道:“孩子健康快乐最重要,健康快乐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也一样能成才。”

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一位初三学生王明(化名)曾因学业压力导致严重焦虑,一度拒绝上学。经过专业评估发现,他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特定困难,而此前家长一直简单地认为他“不够努力”。通过心理疏导和学习方法调整,王明的情况明显好转。“以前爸妈总是骂我笨,现在他们理解我了,还陪我一起找方法。”王明的父亲也表示:“放下焦虑后,我们才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进步的基础。”

好的成绩不一定是补出来的。吴晓寒表示,放下焦虑,关注孩子本身的需求,或许正是解开当下教育困境的一把钥匙。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够感受幸福的人,让孩子们都能“脚下有力、眼里有光、脸上有笑”,这远比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更为重要。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高健波 越明

摄像 马瑞

制作 马瑞

上一篇: “让病人吃上家人做的菜” 合肥一老板自掏腰包为病患家属提供爱心厨房做饭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