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资深患者杜甫都有啥症状丨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糖尿病,关乎健康和幸福,也决定着人的气质和风度。

和很多病一样,糖尿病也不是一个现代的病,

在很早以前的古代,糖尿病就开始困扰人们了,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曾饱受糖尿病的折磨。

其中,咱们河南老乡“诗圣”杜甫最为典型。

有一个统计数据:杜甫现存1400余首诗作,大约有140处记载了自己的病情。

糖尿病在唐代被称为消渴病,杜甫曾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承受着糖尿病的折磨。

他在《客堂》一诗中说:“栖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

在《同元君舂陵行》中,杜甫提到:“我多长卿病,肺枯渴太甚。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司马相如也是一位知名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也直接影响了杜甫的诗歌创作,以及诗歌中的字句和意象。

到了暮年,“病”“客”“老”“舟”“泪”“归”等成了他诗作中的关键字。

最为知名的,是《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多”字,可以看到他遭受着多种疾病的折磨,其中不少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比如,《清明二首·其二》提到的“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复阴》里说到的“君不见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

听力下降、牙齿脱落、右臂麻痹,均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

比如,《小寒食舟中作》提到“老年花似雾中看,春水船如天上坐”。看花如看雾,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症状。

再比如,《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写道“步履随春风,村村自花柳……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杜甫足部溃烂,疼痛难行,便是糖尿病晚期常见并发症——病足的典型表现,而“坐痹”所说的下肢麻木,也是并发症的一种。

深受糖尿病折磨的杜甫,也处于长期吃药的状态。

他在《寄韦有夏郎中》中写道:“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

柴胡,是唐代治疗消渴症的常用药,但结合杜甫后来病死的结局看,效果着实一般,甚至没有什么效果。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似乎和我们印象里的杜甫八竿子打不着。他是怎么样患上这样一个病的?

首先是饮酒问题。他在多首诗里都写到了青年好饮的往事,《饮中八仙歌》中的社会风气对他也肯定有一些影响。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更是将“今朝有酒今朝醉”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他在《登高》中曾说“潦倒新停浊酒杯”,看似是要戒酒了,但明显只是说说而已。

《旧唐书·杜甫传》记载:“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虽然史书上记载众说纷纭,但饮酒和饮酒导致的糖尿病应是致死的重要诱因。

有种说法是,杜甫爱吃甘蔗,《进艇》一诗中说,他“茗饮蔗浆携所有”,用甘蔗汁替代饮用水来解渴,这对糖尿病患者是万万不可取的。

有人研究说,杜甫忧郁的性格、忧国忧民的心境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叠加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又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释放,长此以往,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杜甫,古代还有不少名人都是资深糖尿病患者,比如李商隐、白居易、卢纶等。

我们可以和古人有共鸣,但尽量不要和古人“共病”。那么,该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

一个关键字便是“糖”。

业内专家提出,长期过量摄入糖分,可能让健康人群增加多种健康风险,比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皮肤老化及口腔问题等。

体重管理,全民健康,健康中国。

提升健康素养,关键在于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

大家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

为此,健康专家给出四点建议:吃对饭、动起来、稳情绪、勤体检。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则要科学管理,有效应对,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刘瑞朝)

编辑:陈梦伊审核 :范昭

上一篇: 首届上音国际音乐比赛圆满落幕,颁奖音乐会于泉州奏响华彩乐章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