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长江之畔,创新潮涌。11月13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芜湖,在这座省域副中心城市,探寻其从“制造名城”向“智造名城”跃升的路径。从展示470余件“芜湖造”精品的产业创新馆,到承载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大数据集群,采访团成员沉浸式感受着这座城市澎湃的发展动能。
产业创新馆:“芜湖造”成果彰显智造实力
13日上午,采访团成员走进芜湖产业创新馆近距离触摸“芜湖造”科技成果,真切感受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创新脉动与发展活力。“我们展馆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为主线,围绕芜湖打造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重点展示了芜湖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公共研发平台创新成果。”讲解员介绍道。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厅,奇瑞星途LX、捷途X70 PLUS汽车引起采访团成员围观。据讲解员介绍,去年奇瑞集团汽车销量达260.4万辆,增长38.4%,出口114.5万辆,连续22年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首位。此外,展厅内还展示着完全自主研发热效率高达37.1%的1.6TGDI发动机、荣获“世界十佳变速器”的万里扬CVT25变速器等汽车核心零部件。
而在航空产业展厅内,可以亲身体验航空驾驶的塞斯纳模拟器、为国庆70周年庆典无人机方队提供全部螺旋桨的卓尔航空公司系列产品也引起了大家的围观。据了解,芜湖正积极推动汽车与航空产业的协同发展。该市贸促会等部门正利用出证认证、知识产权服务等职能,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与航空配套企业深度对接。
“芜湖已形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等十大新兴产业集群,去年首位产业规模突破5800亿元,三大产业突破千亿元,130余家企业的470余件展品,都是各产业领域的‘佼佼者’。”讲解员说道。
算力枢纽:“东数西算”战略下的芜湖实践
以算力为引擎,芜湖正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天下午,采访团成员走进芜湖市大数据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在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近距离感受这家国有独资企业赋能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助力芜湖集群建设的实力,以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芜湖路径”。
“作为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中部六省唯一的数据中心集群,芜湖集群自2022年2月获批以来,已集聚华为、抖音、三大运营商等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额超2700亿元,在建机架数突破10万架。”讲解员介绍,芜湖市大数据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投资4400万元建设的全省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25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等。
该平台已接入通用算力639.2P,智能算力25693.6P,超级算力12P,量子算力1210比特,涵盖国产等各类计算卡。目前已实现与上海、深圳、江苏、内蒙古、新疆等地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与全省政务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实现对接,满足政务领域的算力需求。并成为首批完成国家级平台接入的示范集群,为完善“全国算力一本账”提供重要支撑。
“我们还建成了全省首个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运营的数智化平台,投资3500万元打造,入选了2024年度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讲解员告诉记者,该平台开发的智慧快评、数字见证等功能,实现了交易数字化、监管智慧化,目前已承接工程类项目513个、非政府采购类项目632个,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监管效能。
科创引领:锚定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再启新篇
创新已成为芜湖鲜明的特质。据悉,“十四五”以来,芜湖坚定不移走“产业 科创”路子,全面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打造世界著名汽车城的道路上,芜湖扛牢打造汽车强省首位担当。目前全市已集聚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超过900家。联合飞机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酷哇机器人等4家企业入列中国独角兽榜单。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芜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51公里,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水港、空港、陆港协同联动,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体系加速构建。
从搭建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服务平台,到实现与中国算力网的互联互通,蓬勃涌动的算力正以几何速度添砖加瓦,描摹出“未来已来、将至已至”的智算之城图景。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启航的历史节点,芜湖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市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跃居全国地级市第22位,三年进步10位,成为长三角进位最快的城市。
从产业创新到算力基建,从智造升级到科创引领,这座皖江之城正以“芜”所不能的魄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速前进。
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徐琪琪
编辑 崔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