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初,南昌市站前路学校云飞路校区联合国贸阳光社区幸福家驿站、南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三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五谷画创作课。这堂充满创意与温情的美育课,让古老的粮食艺术在孩子们指尖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活动伊始,指导老师通过生动的图文展示,带领学生们走进五谷画的奇妙世界。五谷画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民间技艺,以稻谷、麦粒、绿豆、红豆、玉米等天然谷物为材,通过粘、贴、拼、嵌等手法,创造出独具韵味的艺术作品。老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了五谷画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巧,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创作兴趣。
在认识材料环节,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不同谷物的形状与颜色——圆润的红豆、修长的米粒、金黄的玉米碴,每一粒都独具特色。“就像我们画画时要用到不同颜色的画笔一样,这些谷物就是我们今天创作的‘特殊颜料’。”老师启发道。
随后指导老师播放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影像,将孩子们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五谷画,这门源自民间的传统技艺,此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小米、高粱、绿豆等粗粮为材料,这些在抗战时期滋养了无数军民的生命之粮,正成为讲述历史的特殊载体。老师深情讲述:“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正是这些粗粮支撑着战士们保家卫国。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拼贴出永不褪色的记忆。”
实践环节,教室里弥漫着崇敬的氛围。孩子们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染成赭红色的高粱,在卡纸上拼贴出五角星的剪影;用金黄的小米,一点点填充出高山的轮廓。他们神情专注,仿佛每一粒粮食都在诉说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屏息凝神,让历史的画卷在指尖缓缓展开。虽然作品稚嫩,但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已在他们心中播下了铭记与传承的种子。
本次非遗五谷画课程旨在推动非遗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这样的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有效拓展。它打破了课堂的界限,以具象化、情感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创作中触摸历史、感悟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责任感具有特殊意义。
此次非遗五谷画课程的成功开展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让抗战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探索出了富有感染力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