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皖军对话全国名家 第四届迎驾文学笔会圆满落幕

大皖新闻讯 11月3日至6日,备受瞩目的“群山交响 文心激荡”第四届迎驾文学笔会在安徽霍山精彩上演。陈彦、梁晓声、徐贵祥、潘凯雄、刘醒龙、叶兆言、贾梦玮、谢有顺、蒋胜男、季宇、许春樵、陈先发等十余位文学名家与部分安徽青年作家,开展了文学名家走进乡镇校园暖心互动、与基层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面对面交流、打卡“新中国第一大坝——佛子岭大坝”,尤其是5日当天,全国文学名家与安徽青年作家深度“对话”,为安徽青年文学人才创作“问诊把脉”,为安徽新时代文学事业建言献策强力赋能,彰显了文学大家们滋养文脉的深情。

文学现场与山水小镇的羁绊

笔会首日文学名家们就深入基层教育现场,在佛子岭中心学校,平日里只能在课本和书籍扉页上看到的名字,陈彦、梁晓声、刘醒龙等名家出现在眼前,为学生们深情寄语,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文学之梦。除了与莘莘学子互动,名家们还沉浸式体验了大别山地区的山水与人文景观,集体走访了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漫步独具特色的春风小镇,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一路上精心设置的打卡地,作家们与闻讯而来的当地读者、文学爱好者及写作者亲密交流,呈现大型粉丝追星现场。

“行走的文学课”让作家们在皖西的绿水青山与深厚人文中,汲取最鲜活、最质朴的创作素材与灵感。陈彦表示,作家们来到这个小镇,本身就是深入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年轻作家和成熟作家的交流本身也是一种互相促进。著名作家徐贵祥本身就是六安人,他表示,大别山地区在革命年代是一片红色热土,在建国后修建的水利工程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段历史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应当讲好大别山的故事,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迎驾文学笔会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坛活动,成为连接全国文学名家与文学皖军的重要桥梁和平台。安徽省文联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先发介绍,主办本届迎驾文学笔会的目的是用文学方式、用精品力作书写时代之变、人民心声,更深刻地反映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接续打造和擦亮“迎驾文学笔会”这一特色品牌和交流平台,同时也是为了锻炼文学皖军新人队伍。

文学皖军与文学名家的交流

笔会的重头戏“文学皖军对话中国文学名家专场”活动5日举行,十余位国内文学名家与15名安徽青年作家代表围坐一堂,围绕文学创新与青年写作,如何处理历史与真实、如何突破个人局限把握时代、如何在网络与多媒体时代自处,以及如何让地域写作获得普遍共鸣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开诚布公,思想交锋,文学名家们掏心掏肺讲心里话说干货,为安徽青年作家拓宽文学视野,破除屏障。问答时间一再延长,室内气氛持续高涨,堂外茶歇无人问津。

活动中,文学名家陈彦、梁晓声、潘凯雄、刘醒龙、叶兆言、谢有顺、蒋胜男、季宇、许春樵、陈先发分别分享创作心得。众多名家回顾安徽文学的荣耀,和当年作为自己文学福地的岁月。

对话环节,青年作家李前锋、夏群、米可、艾灯,网络作家童童等人纷纷抛出自己文学道路上的疑问,把握面授的大好时机。名家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妙语频出,陈彦鼓励青年作家找到自己的乡土,“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能够洞穿的那一块土地”;梁晓声以“操办大餐”比喻创作,强调长期积累与耐心,希望年轻人超越前辈;刘醒龙回应地域写作无需刻意,发挥最大主观能量自显特色;潘凯雄直言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夸大和不齿都是有问题的,对于创作应该有“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自信;蒋胜男则强调古今人性相通,“把人当人来写”;陈先发认为这个文学现场,体现了群而不群,在交流碰撞中彼此成长,在写作实践中完成“文学区分人”。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大为

上一篇: 2025进博会|进博会上贵州可乐猪火爆出圈,网友:可乐猪是喝可乐长大的吗?在线解答可乐猪为什么叫可乐猪
下一篇:

为您推荐